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建立了多因素作用混凝土劣化模型;认为要提高混凝土的综合耐久性,这类混凝土材料除必须满足工程要求的施工性能和结构设计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外,还必须是一种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该文提出扩散阻碍性能、氯离子固化性能、耐化学侵蚀是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原选择和耐久性设计的主要原则,从而为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材料设计、制备和耐久性破坏分析奠定了基础.采用矿物外加剂+阻锈剂+高效减水剂复合的技术路线,配制了一类低离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对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XRD、SEM、MIP、BET光辉粒度分布仪等多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的结构形成过程,探明了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材料组成、结构及其对耐久性影响的规律.通过对混凝土性能的系统研究,该文认为配制低离子迁移率混凝土的矿物外加剂的优化掺量方式为20﹪~40﹪硅灰10﹪.研制开发一种新型的耐久性增强剂MX,它不同于传统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当其掺量为水泥重量0.1﹪~1﹪时,对混凝土强度无明显影响,但却能提高混凝土抗离子迁移性能,大幅度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作者提出了一种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经进破坏模型,阐述了混凝土破坏函数φ(C,X,t)的物理意义及三个不同功能服务阶段与混凝土基体结构的相互联系以及表征方法,该模型较Tutti钢筋锈蚀模型和Matha整体劣化模型更为先进和实用.
其他文献
晶界对晶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关的研究历久不衰。由Watanabe提出的“晶界工程”概念可知,通过适当的工艺来调节晶界的结构和分布等特征可以提高材料的强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材料性能要求,该文设计并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2000℃×20MPa×1h,真空度1.3×10Pa)制备出TiC/W和ZrC/W两个系列复合材料,用XRD、SEM、TEM、热物性和力
光催化是解决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潜在技术之一,而发展高效、稳定、低廉、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是光催化走向实用的前提。层状结构的材料作为光催化材料具有独特的
该文采用在Kayex150型单晶炉内加热屏的方法,对炉内的热场加以改进,改善了CZ硅单晶的生长环境,并对其拉晶工艺进行了研究,改善了硅单晶的性能.通过对晶体生长时的表面温度的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作为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其
学位
变形镁合金在工业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Sn作为主合金化元素或者微合金化元素均能对镁合金组织性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将Sn作为合金化元素添加到Mg-Zn-Al等低成本镁
该文对耐热领域内各种涂料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提出了化学结合的"SiO—有机硅"共聚物是一种克服无机和有机型涂料各自缺点的理想新型材料.通过实验制备了目标聚合物——"SiO—
该文在感应电炉中原位合成了TiC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附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设备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微区成分分析和物相分析.测定了TiC/高锰
该论文的特点是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在高岭土粒子表面引入还原性基团(-OH),和高价铈离子(Ce)组成非常有效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高岭土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酯,制得接
该文研究了快速凝固气雾化低Co系储氢电极合金MlNiCoMnAl(x=0.10,0.29,0.45,0.57,0.75)的粉末特性和电化学性能,用Rietveld法分析合金微观精细结构,并进一步探讨气雾化影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