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人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日益更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为支点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网络购物模式也迅速的得以普及,其便利快捷等特点吸引了诸多消费者,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消费方式,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购物的涌入真实的推动了我国的消费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这种新机遇的到来也伴随着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迅猛高速崛起,网购中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种种失信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网购收益造成了不可小觑的损害。这其中既有相关制度和规则滞后的原因,也不乏有网购参与主体的道德失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益与信用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网络购物要持续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逐利与道德规制间二者的关系,全面多方位的参与到治理网购失信行为当中。因此,在这种情境下,如何有效的治理网购失信行为这一现状,改善网购交易环境,使网络购物能够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成为了我国网购业刻不容缓的重要使命。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系统阐述了信用的有关问题。本文以网络购物为研究对象,重温马克思信用理论,对网购交易过程中的种种失信现象予以剖析,分析目前我国网络购物信用缺失的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以政府为主导、法律保障以及社会监督这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以试图能对我国网购失信现象予以改善。在此,全文内容共分为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网购失信行为治理的启示。该部分通过阐述马克思信用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目前我国网购失信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恶劣影响,强调运用信用理论治理网购这一失信现象的价值。第二部分是关于网购失信行为的具体表现。该部分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网购交易中主要存在的失信问题,从交易平台与网商虚假宣传、交易平台规则的订立显失公平、网店以次充好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网购失信行为的治理困境。从网购交易的虚拟性、网购行为可控性差、消费者懈怠维权以及制度建设的滞后性这四个方面阐释了目前我国网购失信行为的治理难度。第四部分针对网购失信行为的治理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分别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健全监督机制这三大方面予以完善,试图全方位的治理我国网购失信现状,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