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家。是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引发了当时人们“始原道德之理,窥性命之端”的学术风气。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发展,终于引起学术上的革命一一宋学的产生。王安石的伦理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王安石所生活的时代,商品经济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小农经济构成了某种威胁,因此急需在理论上进行某种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北宋政府优遇文人,也使得士大夫们的社会思想获得了一种比较自由的讨论空间;王安石又是“熙宁变法”的主导者,有宋一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对他的思想的冲击就更加强烈。作为一个重要但被人们忽视的个案,王安石的伦理思想及其践履对于透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乃至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王安石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首先,王安石主张“性不可以言善恶”,这是对历史上孟子、荀子、董仲舒、杨雄等人关于人性理论的一种反动,而直接上承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观念。实际上,王安石借鉴了先秦法家的人性理论,将法家的“自利”思想与孔子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不善不恶、可善可恶的人性自为理论。这在中国伦理学史上是较鲜明的一种观点。其次,王安石将《尚书》中的“五事”看成是人生中的基本行为,提出了“五事成性”的思想,即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形成和展现人的本性。这种“天生人成”的观点同样构成了王安石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最后,王安石重新提起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的“以义制利”观点,但王安石并非是对前人观点的简单重复,而是将这种思想观点落实到了他所实行的各种社会政策中。这是前人除董仲舒之外所做不到的。作为政治家,王安石的成就是与“熙宁变法”分不开的,他在实行变法的过程中,将他的伦理思想融入到了每一项社会政策之中。
其他文献
“过渡型社区”的“过渡”问题衍生于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进程,是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通过对一个完成了“农转非”却未完成“撤村并居”的村居并行社区Z的案例
<正>活动教学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的优势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为中介,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合作及自我展示,体验学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及与环丙沙星合用后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用0.22μm微孔滤膜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测定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
本文分选贝多芬、肖邦和拉威尔的一共三首钢琴作品,以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再到20世纪初西方音乐发展时期为基础背景,关注三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作品之中的
陈维亚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至今他已在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不少的舞蹈和舞剧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秦王点兵》、《木兰归》、《秦俑魂》,舞剧《大 Chen Weiya graduated
作为一线教师“教学内容”和“怎样去教”是终身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关注个性发展的当今社会,让课堂里进行的不再只是讲授教科书,更重要的是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