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影响食管癌高发区江苏淮安地区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2)了解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伏马菌素(fumonisin,FB)和亚硝酸盐内外暴露水平及差异,探讨AFB1、FB和亚硝酸盐与食管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3)了解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体内氧化和抗氧化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程度与食管癌前病变的关系,为食管癌的一级预防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依托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在江苏淮安地区开展的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招募100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按同地区、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为条件配对正常对照100例,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招募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疾病史、家族遗传史和食物摄入频率等内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学处理。(2)运用双份饭法备份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连续三天的膳食,测定膳食中AFB1、FB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三者在两组人群中的外暴露水平和差异;测定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样中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aflatoxin B1-albumin,AFB1-Alb)、二氢神经鞘氨醇(sphinganine,Sa)、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o)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AFB1、FB和亚硝酸盐的内暴露水平和差异,同时对内外暴露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3)测定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样维生素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 G)含量,分析两组人群氧化应激状态和氧化损伤程度。结果:(1)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管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为饮酒[比值比(odds ratio,OR)=4.086,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605-10.402]、喜食腌晒食品(OR=2.963,95%CI:1.561-5.625)和喜食玉米(OR=2.468,95%CI:1.183-5.152);食管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是喜食豆制品(OR=0.326,95%CI:0.159-0.666)。(2)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膳食中AFB1检出率为93%和98%,AFB1经膳食摄入的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该水平与以往研究结果中AFB1暴露水平比较发现,两组人群膳食都存在有高水平的AFB1暴露。两组人群血清AFB1-Alb水平之间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总体血清AFB1-Alb中位数水平将人群分为AFB1高暴露组和AFB1低暴露组,其中血清AFB1-Alb高暴露水平在食管癌前病变发生中的OR值为11.232(95%CI:5.810-21.714)。膳食AFB1水平与血清AFB1-Alb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0.272,P﹤0.01)。(3)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膳食中FB检出率为58%和52%,FB经膳食摄入的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以往研究相比,两组人群膳食FB暴露水平未处于高水平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暂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的每日最大耐受量为2μg/(kg·bw),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分别有66和72人在该标准以内,两组人群膳食FB超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血清中Sa、So和Sa/So指标之间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膳食FB水平与血清Sa、So和Sa/So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78,P=0.306;r=-0.023,P=0.745;r=0.106,P=0.160)。(4)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膳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亚硝酸盐检出,癌前病变组亚硝酸盐经膳食摄入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总体膳食亚硝酸盐的四分位数分组,发现亚硝酸盐摄入量最高四分位与最低四分位相比,其对食管癌前病变的OR值为2.256(95%CI:1.012-5.026),亚硝酸盐摄入量与食管癌前病变间存在有剂量效应关系。JECFA推荐亚硝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07mg/(kg·bw)。以0.07mg/(kg·bw)作为每日最高摄入量,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有76和59人超出该标准,癌前病变组膳食亚硝酸盐超标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血浆亚硝酸盐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膳食亚硝酸盐和血浆亚硝酸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19,P=0.793)。(5)食管癌前病变组血清GSH-PX、T-SOD和CAT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维生素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8-OHdG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淮安地区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食管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饮酒、喜食玉米和腌晒食品,保护因素是喜食豆制品。该地区居民应加强对主要粮食作物中霉菌毒素的防控工作,并通过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控制酒精和腌晒食品的摄入来防止食管癌的发生。(2)江苏淮安地区居民食管癌高发的原因可能与膳食中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的高暴露有关,未发现伏马菌素与食管癌的强关联作用。两组人群膳食外暴露指标与血液内暴露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或存在弱相关关联,需要对其原因进行进一步探究或寻找更有效的内暴露指标来反映外暴露情况。(3)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膳食亚硝酸盐和血液AFB1-Al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其氧化应激状态也较正常对照处于较强水平,氧化损伤比较严重,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可能通过氧化损伤在食管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癌前病变患者可以考虑通过增加外源性抗氧化剂的摄入量,来调节氧化和抗氧化水平,减少氧化损伤对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