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木田独步作为日本自然主义的先驱者,其创作种类涉及到小说、日记、随笔以及诗歌等各个领域,在日本近代文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他所创作的53篇作品中,关于少年题材的作品总共有十三篇,约占独步文学作品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若想进一步了解独步的文学官,对其少年题材作品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日本对于独步文学作品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在国内关于独步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以《武藏野》的自然主义的赞美以及《源老头》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木田独步作为日本自然主义的先驱者,其创作种类涉及到小说、日记、随笔以及诗歌等各个领域,在日本近代文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他所创作的53篇作品中,关于少年题材的作品总共有十三篇,约占独步文学作品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若想进一步了解独步的文学官,对其少年题材作品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日本对于独步文学作品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在国内关于独步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以《武藏野》的自然主义的赞美以及《源老头》中的对底层人们的关心为主,关于独步少年题材作品的研究邵之甚少,独步在《我的作品与事实》中提到:少年是最纯真无邪的,对未来人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独步少年题材作品的研究对了解独步的文学观和人生观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有七个部分构成序章介绍了研究动机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一章介绍了少年题材作品的特点和国木田独步的整个创作生涯。通过对国木田独步生活经历的介绍来探究少年题材作品创作的原因。此外通过对三作品的共同点进行分析来佐证选择三作品的原因。在第二章中,主要对《春鸟》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梗概,然后就少年题材作品特有的创作手法(回想)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文本分析法就作品中体现的少年像进行分析;最后就虚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虚构原因的探究来考察独步书写该作品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步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关怀。在第三章中,主要对《少年的悲哀》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梗概,然后就少年题材作品特有的创作手法(回想)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文本分析法就作品中体现的少年像进行分析;接着就所处时代导致的“悲哀”进行分析来表达独步对他们无法自己掌控命运的无奈和同情;最后就虚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虚构原因的探究来考察,独步书写该作品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步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关怀。在第四章中,主要对《画的悲哀》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梗概,然后就少年题材作品特有的创作手法(回想)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文本分析法就作品中体现的少年像进行分析;接着就作品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探求“悲伤”的来源;最后通过对虚构原因的分析来表明独步对生与死的问题,人生的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在最后一章中,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和对今后的课题进行叙述。最后一部分是参考文献和谢词。
其他文献
从认知的角度,根据条件句的逻辑属性和“实据性”理论,条件句被分为逻辑条件句和实据条件句。实据条件句不完全按照充分条件的规则运作,受各种实据对充分条件的干预,已改变了条件关系的性质。回顾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极少有学者从认知神经语言学的视角对汉语实据条件句的加工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ERPs技术,探讨标记语对汉语实据条件句理解加工的影响,旨在回答:加工有标记语的汉语实据条件句和无标记语的汉语实据条件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酒国》体现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优良媒介。其英文版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完成,俄文版由俄罗斯知名汉学家叶果罗夫先生完成。《酒国》中包含大量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指的是某一民族语言中特有的词、词组和习语。文化负载词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时也有可能
我国临床药学服务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初始阶段。作为一项公民都应享有的基本健康权利,药学服务已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推崇。处方点评作为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组成部分,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的实践研究,通过前期查阅大量文献、深入分析相关政策、结合医院用药特色、咨询各科专家等方法,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
2003年布克奖作品《弗农小上帝》是澳裔英籍作家DBC·皮埃尔的处女座,是一部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批判小说,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期许。本论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剖析小说对当代成长环境的描绘,探讨个体的成长困境和成长轨迹。文章认为,权力操纵下话语渗透在弗农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不仅对儿童的成长困惑置之不理,还将其作为满足私欲的工具。与其他成长小说不同,《弗
本报告以笔者亲历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在释意理论“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的指导下,介绍、分析、反思整个任务过程。在“2019中国青岛职业教育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前瞻”国际论坛暨中德农业职业教育项目合作30周年庆祝大会上,笔者担任一号分论坛的耳语同传与交传任务。作为同传的一种特殊形式,耳语同传译员通常在靠近受众的位置,在不使用同传箱和耳机的情况下,将发言人的说话内容现场翻译转达。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此
汉字中存在大量结构轮廓相似、有着细微差别的形近字,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柬埔寨汉语学习者来说,形近字是汉字中最容易出现偏误的部分。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类型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对柬埔寨亚欧大学中文系汉字课所用的教材《张老师教汉字》中收录的汉字进行分析,整理出汉字课中出现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组。继而对柬埔寨学生在汉字课的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形近字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将其出现的偏误情况分为独体形近字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大与不断深化,口译员在整个交流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的。口译员作为一个媒介,更多的是传达客户的意图,但这并不代表口译员就可以无限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口译员不仅仅是意义的传达者,更像一个搭桥人或者是牵线人,但是译员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不可以越俎代庖或者传达讲者未阐释的任何话语或者意图。本文试图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交替传译中遇到的翻译障碍、障碍产生的原因以及
《江格尔》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是蒙古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自1950年其汉译本问世以来,《江格尔》的汉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江格尔》汉译工作发展的译者前辈有色·道尔吉、霍尔查、黑勒、丁师浩、李金花等。他们致力于挖掘英雄史诗的最高成就《江格尔》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并汉译了一百多章的《江格尔》。此外还有贾木查、王仲英等学者也翻译了二十多章的《江格尔》。随着人们对史诗《江格
本文以亲身创作实践结合对于保罗·塞尚艺术风格的认识,通过对创作经验的总结,在绘画的结构中寻求形式秩序感。文中我对油画创作中的结构特点,作品的色彩来源以及如何通过绘画实现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这几个问题进行反复思索,进而在自身绘画创作的基础之上做出了总结。塞尚作为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对我这些观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在理性的创作过程中,向我们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理解,为后世留下了
本文对五个地区的人民政协委员进行了实证调研,在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政协委员政治效能感的基本状况以及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人民政协委员的政治效能感在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是积极的,但在局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内在政治效能感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并且受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过大,而外在政治效能感又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大,缺乏稳定的外在保障。按照不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