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偏痛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偏痛片是由白芍、川芎、白芷、甘草、白芥子、柴胡、郁李仁、香附八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治偏痛片可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各种偏头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本实验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白芍、白芷、川芎、甘草、白芥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芍药苷进行线性范围考察、专属性试验、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以此来确定各相应的质量标准及各项控制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研究考察治偏痛片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除此之外对治偏痛片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对影响因素(包括高温、光照、高湿等)进行考察。实验测定结果如下:(1)制备药品:按处方量称取川芎、柴胡、郁李仁、香附、白芷,将其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0189),经乙醇浸渍24h后,再用乙醇渗漉24h,流速定为每分钟每千克3~5mL,渗漉液回收乙醇后,将其减压浓缩,浓缩至密度为1.20~1.30的清膏(50℃热测),放置备用;余下的白芍、白芥子、甘草与以上5味药的药渣混合,然后加水,加水2次,第1次加10倍量的水,第2次加8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h即可。将两次煎煮的煎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20-1.30(50℃热测)的清膏,再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5%,将其沉淀48h,然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将其减压浓缩,浓缩至密度为1.20~1.30的清膏(50℃热测);将上述两种清膏合并,加适量的辅料,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再加入羧甲淀粉钠,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治偏痛片。对治偏痛片进行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的检查,均符合规定。(2)定性鉴别:对五味中药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首先按照实验要求制备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对五味中药进行鉴别并得到薄层色谱图。(3)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根据筛选出的色谱条件: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以乙腈-水-磷酸(14:86: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25℃,流速1.00mL·min-1,进样量10uL。制备相应的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然后进行方法学考察包括线性范围考察,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专属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得到相应的色谱图,实验结果证明本品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且其他的实验结果也均符合药典规定。最后得出结论:在定性鉴别中,严格按照新版药典的规定,对本品中五味中药进行薄层色谱法鉴别,色谱图证明了本品含有这五味中药。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方法学考察中,芍药苷在6μg/ml~36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通过观察色谱图可以看到阴性对照品溶液在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中芍药苷保留时间相应位置上无吸收峰出现,实验表明阴性对照无干扰,说明本方法的专属性良好。按照新药研发要求,对治偏痛片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对高温、光照、高湿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影响因素(包括高温、光照、高湿等)的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在高温及高湿条件下稳定;在强光(4500Lx±500 Lx)条件下,10天性状为类黄褐色片状,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本品对光照不稳定;药品加包装材料强光照射(4500Lx±500 Lx)下性状未改变。通过对本品进行3个月的加速试验和9个月的长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样品工艺稳定、处方可行,同时所选用的包装材料适合本品。
其他文献
为了揭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补播建植6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AF)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草地(SB)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细菌和真菌)在不同草地群落中的特征,结合地上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学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根系形态活力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物质循环的催化剂,调控土壤养分对根系的有效供给,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对水稻根系形态活力的影响,提出土壤微生物与水稻根系二者之间研究构想,以期为改善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