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边信息生成技术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视频编码(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DVC)是以Slepian-Wolf理论与Wyner-Ziv (WZ)理论为基础的视频编码技术。相对于传统视频编码,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将编码端的复杂的预测技术转移到了解码端,特别适合编码能力受限的终端设备。为了获得更好的压缩效果,WZ帧经过编码之后只有校验位传输到解码端。由于缺少原始的WZ帧,解码端需要利用已解码的信息生成一个原始WZ帧的预测帧以辅助解码,该预测帧称为边信息(side information, SI)。边信息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整个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的性能。近年来,在单视角DVC的研究中已存在有效的边信息生成方法,但是在多视角情况下仍缺乏较为有效的技术方案。本文在研究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理论基础上,重点研究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边信息的生成与融合问题,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现有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空间边信息生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搜索与多重筛选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空间边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法将特征匹配与极线搜索相结合来提高匹配的精度,再利用多重筛选的方法找出最优的定位结果。在相同码率的情况下,基于混合搜索与多重筛选的空间边信息生成方案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noise ratio, PSNR)相对于传统的视角预测视差补偿(disparity compensated view prediction, DCVP)最大提升1.65dB,最小也有0.64dB的提升,在不需要摄像机内部参数的情况下,能够达到与基于视角合成的视差预测技术(disparity based view synthesis, DBVS)相当的结果。(2)针对现有的多视角分布式视频编码中时间边信息与空间边信息融合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置信度的时空边信息融合方法。利用时间上的前后帧与时间边信息,空间上的左右帧与空间边信息分别生成时间边信息可靠性模版与空间边信息可靠性模版,再利用时间上的运动矢量与空间上的视差向量生成像素级的时空置信度模版,综合分析后生成最终的时空边信息融合模版。相对于以时间边信息为主的融合方法和时间空间相互补偿的融合方法获得更高的率失真性能,能够更好的选择并保留时间边信息与空间边信息中有效的细节部分,提升解码帧的重构质量。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网络信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新一代的网络技术,它主要用于对外部事件的定位,并且追踪事件的源头。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
物联网(即EPC 系统)是指在全球统一的编码系统基础之上,利用互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形成的广义的技术体系。它的目标是通过供应链的全程信息化使企业提高资本的可视性,确保产品的
学位
网格计算实现了在广域网上对大量分散资源的虚拟化,但不能像虚拟机一样实现对单个计算系统的虚拟化。网格计算具有灵活性不够等不足,这是因为一些复杂的网格应用对软件和硬件
目前,射频IC卡应用系统的日渐成熟和各大学校园网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保障,校园内实现一卡通管理已成为校园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天津
随着全球市场软件需求的持续上升,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中国软件出口及软件产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需要努力探索如何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
网格是一种分布式资源共享方式,它将地理上分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统一、标准的网格服务。目前,数据库网格技术作为一种为大型、复
视频点播(Video-on-Demand,简称VoD)是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视频系统。如何提高视频点播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在动态环境中的可靠性,成为视频点播系统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传统的视频
在图形系统中,二维布尔运算是最为基础的运算之一,在CAD和几何实体造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布尔运算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地得出正确结果,但如遇到奇异情况,则会产生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建立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上。同其它公钥密码体制相比,它具有安全性高、密钥短、所需资源少的特点,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一类公钥密码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