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质历史因素与气候水文因素,天津市区周边广泛分布着盐碱性土地。随着处于转折期的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模式的转变,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背景下,非宜耕的土地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以居住为主的部分城市功能。高盐碱化土壤抑制了常规植物的生长,在此通常难以简单造就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而一旦人类生活介入盐碱地带,我们必然面临着降低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负面干扰的课题。然而,正是“盐碱性土地”与“人居”在功能上的矛盾给予设计者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通过“人”的介入来激发不毛之地的生机成为本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与此同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本研究所涉及的项目在建设资金方面即具有严格的控制。这就要求住区环境在前期建设与后期使用运作中需要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资源消耗来创造最佳的景环境效果。本设计以天津东丽湖万科城李场村地段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场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前期东丽湖区域总体规划,提出以自然水系统的引入与土层中淋水结构的设计为重要手段,将地表水系统、雨水系统、中水系统通过场地平面规划与竖向设计相互连通,借助雨水和再生水对场地原土进行集中浇灌,并依靠地表水系统为滤出液的自然顺畅排出提供渠道,达到不依靠客土而完成土壤就地改良的主要目标,为场地绿化提供有利条件,在节约大量成本的同时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此外,本研究通过场地土层结构的设计,不仅有效地完成土壤改良任务,也将场地拆除的旧建筑废料应用到排水淋层结构之中,解决了建筑废料回收利用问题并降低建设材料造价。另一方面,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设计中需设置大量的地面停车位,其所占用室外场地面积的比例较高,对住区景观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场地地形的设计以合理地控制视线,以及如何提高停车场的视觉美观性并赋予其一定的生态功能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