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A中膝关节内翻畸形与胫骨近端定位参考点的选择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改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胫骨髓外定位导引器进行胫骨假体安置对准的精确度,于术前负重下双下肢全长X线片上对胫骨近端内翻畸形程度进行数据测量及统计分析,并提出对合并关节外胫骨近端内翻畸形的膝关节进行TKA时胫骨近端参考点应侧向偏移,使胫骨假体的对准达到较好的精确度,恢复下肢力线理想化对齐。  方法:(1)收集有效病例数据211例,共行252次TKA,对术前和术后负重位双下肢全长影像学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和数据分析。分别测量以下参数:HKA、MAD、mMPTA、JLCA、FVA、TVA、PVA,以及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功能愈后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间进行归纳分析,探索各参数间内在的联系。(2)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胫骨内翻程度(TVA、PVA)与MAD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计算预期内翻角度与TVA、PVA的相关系数,计算R2值和p值;用与Post HKA胫骨预期内翻程度(MAD、TVA、PVA)最相关的方法绘制受体操作特性(ROC)曲线,指定关节外胫骨内翻程度的截止值(cut-off value)以预测术后HKA异常。  结果:(1)关节外胫骨内翻畸形的发病率为81.7%,平均TVA为(1.13±0.42)°,平均PVA为(4.71±3.51)°,平均MAD为(4.68±4.26)mm;在对胫骨近端内翻畸形程度描述的三个变量(TVA、PVA、MAD)中,PVA与预期胫骨内翻角度呈最正相关关系,r=0.319,可用于对胫骨近端内翻程度的表达;PVA与MAD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关系,MAD与PV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AD=2.66+0.51*PVA。(2)当PVA>3.5°或MAD>2.64mm时,可用于预测术后HKA异常,TVA对预测术后HKA异常无统计学意义。(3)以PVA=0°为正常组,PVA≠0°为胫骨近端内翻畸形组为分组标准,正常组术后HKA为(2.13±2.17)°,术后HKA异常值有9例,占正常组病例的19.6%;胫骨内翻畸形组术后HKA为(2.9±2.75)°,术后HKA异常值有65例,占改组病例的31.6%,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15)。正常组术后MPTA为(88.5±1.60)°,术后MPTA异常值有2例,占正常组病例的4.3%;胫骨内翻畸形组术后MPTA为(88.12±1.7)°,术后MPTA异常值有29例,占该组病例的14.1%,两组之间差异具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PVA越大,术后HKA越易发生矫正不足,r=0.172。  结论:在本院接受TKA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有很大比例存在胫骨近端固有的关节外内翻畸形。应完善术前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检查,将PVA作为常规胫骨内翻畸形测量方法对胫骨近端定位参考点侧向化距离进行个体化。当PVA<3°时,髓外导引定位器的定位点应常规向外侧偏移约3mm;当PVA>4°时,至少向外侧偏移约4mm以上。对合并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进行手术操作时要特别小心,如果胫骨内翻畸形程度十分明显,可以建议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TKA。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我院18-45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分布特点。2.研究青年IS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与TOAST分型之间的关系,寻找潜在的相关危险因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及高度的变化,探讨其与颈部轴性症状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方法:   对63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随访2-3年,依据术后初期
肺癌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发展中国家的次要死亡原因。对于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传统的放射治疗、手术切除肿瘤、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肿瘤生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