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及高度的变化,探讨其与颈部轴性症状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方法:
对63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随访2-3年,依据术后初期与末次随访之间颈椎曲度和高度变化分别分为后凸组和无后凸组,高度丢失组和高度无丢失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及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访患者中有21例判定有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约为33.33%,比较术后初期与末次随访之间颈椎曲度及高度变化,颈曲发生后凸的有23例,其中有13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约占56.52%,其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的有20例,其中有12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约占60%,其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椎前路术后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颈部轴性症状,其发生与术后颈椎曲度及高度改变有关,颈曲后凸及颈椎高度丢失促进了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