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引起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最后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其患病率及病死率的不断上升,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与预后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早期的诊断治疗也是现在的研究重点。近年来,miRNA逐渐进入人们视野,被广泛研究。有研究发现miRNA-489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本实验则通过研究患者血浆中miRNA-489-3p的表达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心衰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2019年9月-2020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2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冠心病心衰组22例,另外选取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排除冠心病诊断的对照组19例。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apo(A1)、apo(B)、游离脂肪酸、脂蛋白a、尿酸、既往病史等。患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室温情况下1小时内或4℃保存2小时内采用离心方式分离血浆,取血浆置于无酶EP管中于-80℃冰箱内保存,后进行提取总RNA、逆转录及qRT-PCR分析各组血浆中miRNA-489-3p的表达水平。2、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图形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D),均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ROC曲线,检测miRNA-489-3p对疾病的诊断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血浆miRNA-489-3p在冠心病心衰组的相对表达量(0.4574±0.0794)明显低于对照组(1.0938±0.4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血浆miRNA-489-3p在不稳定心绞痛组的相对表达量(0.6836±0.3209)、在急性心肌梗死组的相对表达量(0.7151±0.319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miRNA-489-3p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冠心病心衰组miRNA-489-3p表达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miRNA-489-3p在冠心病心衰的预测价值进行ROC分析,冠心病心衰组:1/miRNA-489-3p绘制ROC曲线AUC=0.75(95%CI:0.65-0.85),最佳临界值为1.8399,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67.8%;急性心肌梗死组:1/miRNA-489-3p来做ROC曲线,1/miRNA-489-3p的AUC为0.465(95%CI:0.32-0.61),最佳临界值为1.7957,灵敏度为35.0%,特异度为54.1%。6、采用spearman法相关分析,显示miRNA-489-3p在冠心病心衰组的相对表达量与BNP和EF无相关性。结论:1、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miRNA-489-3p表达显著降低,且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提示miRNA-489-3p可能在冠心病心衰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血浆miRNA-489-3p在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表达水平降低,但特异性不高,在诊断治疗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