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钨纳米合金团簇的结构设计与电磁性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磁性合金团簇以其优异的电磁学性质,在高密度存储、光学器件开发、磁制冷、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直备受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不含稀土或贵金属元素类的硬磁合金—钴钨合金,其不但具有优质的磁学性能,而且不受有限资源的限制,具有巨大的研发和利用潜力。实验发现,钴钨合金处于纳米级别时表现出很高的磁饱和强度、各向异性能和较大的矫顽力、以及很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良特性,具有作为磁性纳米材料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的潜力。为深入理解钴钨纳米合金的生长机理与磁作用机制,进而提升它们的电磁性能,加快在磁性领域的应用,迫切需要掌握其几何结构特点、电子结构性质、物理化学稳定性和磁性质。本文根据块体合金元素的比例成份,设计了系列球形的??39nWCo(n=1,4,12)纳米团簇,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与PW91交换关联势,研究了纳米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磁性质,具体内容如下:1)结构设计与稳定性研究基于Co3W块体的结构构型,根据纳米体系的半径长度和元素的化学计量比,依次切割出了12、48、144原子的球形纳米团簇,该类纳米结构体系中保留有部分短程有序性(SRO)。进一步的DFT理论优化计算表明,随着团簇尺寸的逐渐增加,纳米球的表面键长逐渐迟豫增加,理论键长值与实验符合较好,纳米球的稳定性逐渐增大,束缚能有外延至块体结合能的趋势。分析差分密度电荷、HOMO和LUMO图像,发现电荷集中在Co原子附近;Bader电荷布局分析显示,W原子电子数目减少,Co原子电子数目增多,表明了W原子的电子转移到Co原子,与实验结果相一致。2)电子结构性质与磁学性质研究利用自旋极化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DFT方法,计算获得了各个体系的自旋磁矩、轨道磁矩、各向异性能、以及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对体系自旋磁性的影响,掌握了电荷布局数、态密度DOS(Density Of States)、以及轨道占据等电子结构信息。结果发现,Co-3d轨道与W-5d轨道发生了强烈的杂化,W原子在Co原子自旋劈裂带的影响下发生自旋劈裂,使W原子呈现出与Co原子反铁磁排列的弱小磁矩值,Co具有0.398-1.173μB的自旋磁矩(0.018-0.049μB的轨道磁矩),而W原子具有0.04-0.184μB的自旋磁矩(0.003-0.224μB的轨道磁矩);改变体系的成分比例后计算发现,Co原子的平均磁矩随体系中W原子含量的增加(或Co原子含量的减小)而减小,与实验观测规律相一致;我们所研究的纳米体系,Co3W纳米团簇具有0.049-0.133meV/atom的各向异性能,其值接近或超过计算的块体值0.0335meV/atom。基于团簇的磁矩、各向异性能、以及结构稳定性,可以推测小尺寸的Co3W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学性能,具有在磁存储介质中利用的潜力。
其他文献
面对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新型能源研究迫在眉睫的形势下,硒化镍化合物必将因为其在电学、磁学、光学等方面优异的性质而得到日益重视,并且将开发出重大而广泛的应用。目前,合
南朝书帖里那么多不厌其烦的类似问候,也许是因为这份牵挂珍藏的温暖人情,让我们如此珍而重之。  像是王羲之的《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否?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  「一直没有来得及给你写信,最近收到了上个月十六号你写的信,虽然距离你写信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收到它还是很让我感到安慰。你好吗
随着便携设备和汽车自动化设备的发展,很多新兴的可循环、高效的储能设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由于其优良的储能能力,高的功率密度、持久的循环使用寿命和快速的充放电能力,以及绿色环保等优良性能,得到了国内外广大学者关注和研究。按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储能原理,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双电层储能形式为主的双电层电容器和以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的赝电容电容器,
学位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数据每天都在以几何指数增长。对于数据的存储和安全是目前面临的首要挑战。当前数据存储的主流存储介质是硬盘,为提高硬盘的存储容量就需要提高其存储
正是纳米科技使得我们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了原子和分子尺度。因此作为纳米技术应用基础的纳米材料,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