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压倒性胜利不是根本性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新形势下反腐工作的推进,有着“保持严惩腐败高压态势,有力削减腐败存量、有效遏制腐败增量,深化标本兼治,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新部署。巩固压倒性胜利,要求我们在反腐败工作中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通过对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治理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可以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本文通过收集改革开放以来落马省部级官员案例信息自建数据库,并将落马省部级官员的年龄、籍贯、学历、任职部门、落马时间、地域分布以及腐败类型、涉案金额、时间跨度、惩处措施等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从中归纳出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的一般特征。同时,从我国反腐败斗争实践的成果中,总结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改革逻辑。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的特殊性体现在,省部级官员相较于一般官员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受贿成为其非法得利的主要形式;窝案式腐败现象十分普遍,家族式腐败现象是其表现形式之一;腐败时间跨度普遍较长,并且“带病提拔”现象普遍;党和国家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强,党和国家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工作策略有效整合使得反腐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去存量”是当下反腐工作的重点之一。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本文从个体与制度两个层面,在与党和国家反腐败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滋生和蔓延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腐败的产生是个体诉求与制度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非预期的行为逻辑以及对正式制度的破坏。从个体层面上来看,官员腐败行为的产生是经过理性选择的结果,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利益以及逃避风险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个人偏好的收益最大化,但是理性并不是个体能够长久维持的状态,所以官员腐败行为也呈现出诸多理性有限的特征;从制度层面来看,制度是强加于个体的外部约束,目的是引导集体行为偏好服务于社会发展,制度约束不足是官员腐败行为滋生的空间,非正式制度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对腐败行为有较强的解释意义。最后,针对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形成过程,从个体与制度两个层面提出腐败预防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装配式建筑具有建筑质量高、材料能耗小、生产效率高、噪声污染小等优点,面对人口红利消失、环保政策日趋严厉等问题,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势在必行。目前装配式地下结构主要应用于盾构隧道,装配式地铁车站应用较少,国内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探索了一种能够适用于由内支撑与腰梁组成围护结构并兼做永久结构的装配式地铁车站,进行了支撑与腰梁、连续墙节点的静载及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对比腰梁与连续墙之间分别采用钢板连接及接
【正】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回回民族是现在可辨认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人口为七百二十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二人(台湾省和港澳地
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发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新型创新联合体。2020年中央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点,分析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探讨财政支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变流器的接入,传统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了显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被复杂性环境与不确定性因素包围,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机械式的组织结构,建立一种能够与环境动态适应的有机型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组织环境中,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