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总结分析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临床收集90例,年龄50—80岁,并依据患者就诊顺序按Doll’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冲洗组(A组)、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组(B组)、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组(C组),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为试验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进行治疗前评分,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治疗,各治疗两次。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及出院1月后随访,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进行评分。临床研究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对所获数据采用完全随机的多组样本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数据以x±S表示,以P<0.05为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数据呈正态分布,方差齐,且各组数值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用LSD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若方差不齐,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采用Tamhane’s T2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结果(1)三组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单双膝关节数量方面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对比,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法比较,经方差分析检验,三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后1周三组之间进行疗效对比,A组与B组相比,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治疗后1月三组之间进行疗效对比,经方差分析检验,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A组与B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依据膝关节HSS评分,三组之间对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月三组之间总体疗效对比,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组疗效有差异,而C组总体疗效均优于A组和B组。结论红花注射液关节腔冲洗结合钩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单纯采用关节腔冲洗相比,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KOA安全有效、疗效确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