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药膳食疗方法配合西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从而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并且符合纳入指标的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予药膳食疗方术芍茯苓粥,每次食用200m1,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记录并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的情况,疗程结束后将治疗前后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主要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腹痛、大便次数症状积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性状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鸣矢气、食欲不振、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便下黏液的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侯总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中医证侯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治愈1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愈显率(治愈率加显效率)为6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愈显率为2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改善患者腹痛、大便次数上疗效相当;治疗组对大便性状、肠鸣矢气、食欲不振、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便下黏液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及统计学结果证实中医药膳对于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伴随症状有良好的改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尤擅改善患者的整体不适,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制作简便患者易于长期坚持,费用相对较低,具有临床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