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展历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分支,文化的特殊性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带来了一系列接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文化壁垒(culture shock),还有错误认同(false identification)、歪曲理解(distortion)、恶意理解(malicious understanding)等表现。若要实现更具有效性的跨文化交流首先就需要搞清楚问题的发生机制,从一个个具体方面来各个击破。在文化当中人性的普遍性虽然被广泛认同,但是置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个体无法摆脱文化传统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显然对于普遍性进行了极大地消解,以至于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误读。从个人实践层面来讲,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因为这种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尴尬与不便。尤其是那些进入到异质文化环境当中的个体,该怎样迅速有效地融入,首要问题就是掌握语言交流的习惯于禁忌。禁忌是文化这一无形氛围当中最易为人感触到的,而禁忌最大的来源就是死亡与信仰。西方国家大致上都具有共同的宗教背景,即基督教,尽管在中世纪结束后人已不再匍匐于上帝脚下,但是对西方人来讲,上帝依然是灵魂的指引者。而中国人显然具有独特的信仰,虽然不存在某种宗教一统整个国家,但是对超自然的信仰是广泛存在、不容抹杀的。基于不同的宗教背景,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死后世界的观念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本文研究的内容即是以鬼和ghost这一对核心观念为对象,进行对比来观察由此带来的中西方文化和语言当中有怎样的表现和禁忌。三个章节分别讨论了鬼和地狱、丧葬文化和鬼节的问题,归纳出中西方在这几方面有着哪些相似性,又有哪些差异性,以及由此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中西方皆有大量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涉及到的问题还有这种观念的不同所引起的语言上的表达和禁忌如何导致跨文化接受的偏离和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