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获得准确颈椎管率的影像学方法,讨论颈椎管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方法。
方法:选取23具第3~6颈椎干燥裸椎骨,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一节裸椎骨椎管、椎体的矢状径,计算其比值,即颈椎管率。再将裸椎骨分别进行X线摄侧位片和64排螺旋CT扫描成像,测量和计算颈椎管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上述3种方法测算所得数据的差别。选取26名正常成人,排除既往及目前有四肢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包括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缺失,运动障碍的范围从肢体无力到瘫痪。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行颈椎侧位平片、颈椎CT扫描成像、颈椎MR扫描检查,测量并计算第3~6颈椎各节段颈椎管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上述3种方法测算所得数据的差别。选取21名临床诊断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分别予以摄颈椎侧位平片、颈椎CT扫描成像、颈椎MR扫描成像,测量并计算第3~6颈椎各节段颈椎管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上述3种方法测算所得数据的差别。
结果:针对裸椎骨的研究发现直接测量、摄片法测量、CT扫描成像测量和计算的颈椎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X线摄片方法测量椎体和椎管矢状径在个别节段存在差别。针对正常成人的研究发现X摄片测量与CT扫描测量所得颈椎管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R扫描检查测量所得椎管矢状径比其他2种方法测量数值大,计算所得颈椎管率与其他2种方法所得颈椎管率存在差别。针对颈椎管狭窄者的研究发现X线摄片方法与CT扫描测量方法测量所得颈椎管率在个别节段存在差别。
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精确地测量人体颈椎各节段的径线值,所以CT可以作为颈椎体、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管率骨性径线测量计算的金标准加以推荐。MR检查不适合计算颈椎管率,颈椎管狭窄患者X线检查测量计算所得颈椎管率不完全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