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少年运动员人格特点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是中国社会一种特殊群体,而运动员培养上的逐年低龄化使得少年运动员的队伍日益庞大。他们的存在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他们生活在体校,接受教练的训练,与队友一起生活学习。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农村、山区,从小就离开家乡,远离父母。他们的心理发展到底如何?他们有什么人格特点呢?这是家长、教育者和社会所关心的话题。 为了全面了解少年运动员的人格特点,本研究采用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G—TAT)三个量表对上海普陀区少体校145名少年运动员和同地区某普通中学145名一般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少年运动员具有独特的人格特点。他们无明显精神质,外倾,情绪较不稳定,掩饰性不强。他们的爱情、承认、归属和独立等方面的需要不强烈,但对权力表现出强烈的渴望;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他们采取消极的态度,他们对生活感到幸福。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的少年运动员在人格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龄的少年运动员在坚持性、情绪性和精神质上差异显著。 研究还发现寄宿少年运动员与非寄宿少年运动员在人格特点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寄宿组在人格的坚持性、注意力集中性上比非寄宿组差。同时,寄宿组在精神质和情绪性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非寄宿组,这说明寄宿少年运动员与非寄宿少年运动员相比,他们更加倔强固执、更加古怪、更加孤僻,更缺乏同情心;情绪更不稳定,易冲动爆发。在权力需要方面,寄宿组远远高于非寄宿组;而其独立、自主的愿望则不如非寄宿组强烈;同样在社会、家庭领域分值上;非寄宿也比寄宿组高;在反应方面,寄宿组更多地表现出退缩,表明他们对自己感到不太满意而自责、自卑、缺乏自信心,具有消极退缩的行为倾向。寄宿组的攻击性也远远高于非寄宿组。 另外,本研究也对寄宿少年运动员独特心理特征的形成进行了归因。笔者认为,寄宿少年运动员与教练、同伴和父母三个主要的社会交往方面发生的变化影响了寄宿少年运动员的发展,这些影响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影响着寄宿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展,致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
其他文献
即刻早期基因c-fos是应激过程中重要的神经元活化标志,有研究证实运动训练能影响机体内c-fos基因的表达,且下丘脑c-fos基因可能与运动时下丘脑-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变化以及运动
研究了La2Ni0.8Fe0.2O4+δ(LNF-02)-La0.6Sr0.4Co0.8Fe0.2O3-δ(LSCF)复合阴极材料(LNF-02-xLSCF,10≤x≤40)的电性能、电化学性能、热膨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NF-02、LSCF、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伴随Android操作系统的普及和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简称OCR)的研究,如何利用智能移
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体操类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它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受美国女性主义课程理论的影响,笔者发现各国教材中普遍存在性别偏见与性别刻板印象。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否关注到教材中的性别问题是笔者关
川煤集团达竹铁山南矿巧改活塞推杆,修复即将报废的风锤,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每年可为该矿节约成本数十万元。随着该矿掘进碛头的增加以及生产任务跟进,2012年4月以来,部
体操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是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六大类体育项目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初中体操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当前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心理科学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国防、公安、教育、体育、医学以及现代化生产等领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自两极格局瓦解以来,国际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出现。进入新世纪,国际关系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但是,总体上看,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每一个党员的党性修养程度,不仅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