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P投弃式海流剖面仪研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j3301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弃式海流剖面测量技术已成为当今国际上进行海流环境监测的高新技术之一,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该方法通过测量海水运动切割地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场,来探测海流运动规律。在地磁场稳定的情况下,海流感应电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流的速度,故通过测量海流产生的感生电场,就可以了解海流的大小,从而研究海流的运动特征,XCP投弃式海流剖面仪正是基于此原理设计而成。目前,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仅有美国,其与日本共同垄断了 XCP产品,并对非盟友国家实行技术封锁,自主开发XCP技术对我国进行海洋科学调查、军事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和特殊海域动力环境观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析了海流感生电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技术方案,并根据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的实际需求,研发了 XCP海流电场传感器,并通过XCP探头的自旋转(16r/s),实现了将海流电场信号AM调制并频移至海流电场传感器的超低噪声频段,解决了在高噪声背景下快速测量纳伏级微弱海流电场信号。本论文设计实现了 XCP探头前端弱信号处理电路,对海流电场微弱信号进行滤波提取的同时可实现对海流电场同向分量进行硬件电路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XCP探头下沉引起感生电场的强干扰。在XCP探头内部采用SoPC技术实现对海流电场信号、罗盘线圈信号和温度信息的快速测量及其数字化处理,并将数字信息以UART协议及LVDS物理层数传方式发送到XCP浮筒端,开创了长度2km、直径0.1mm漆包线动态数据传输技术,解决了 XCP探头和XCP浮筒之间的数字化数据传输问题。本论文根据XCP探头所采集的海流电场信号与罗盘线圈信号的同相分量、正交分量、基线量数据,研究了 XCP海流数据处理方式,从而计算出了海流的东向与北向相对速度分量。采用所研发的XCP,进行了 3航次的海洋试验,积累了 XCP海试经验,并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采集到海面至海下千米深度的XCP海流电场信息和海洋温度信息。
其他文献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生油气潜力巨大,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石炭系烃源岩的认识较为浅薄。本文选取柴达木盆地东部多口钻井岩心及新发现的柴页井原油和天然气样品开展分子地球化学相关研究,为柴达木盆地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发育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炭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以III型干酪根为主,生源母质兼有海相与陆相有机质贡献。烃源岩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在0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广泛发育煤系地层,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当前,沁水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是煤层气,已在盆地南部建成千亿立方米规模的大型煤层气田。致密气研究的兴起,源于近年来在多个煤层气区块的勘探开发中,在上古生界多套砂层中发现良好的气测显示,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重视。然而,目前关于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不明确,储层成岩演化过程、致密气气层特征、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
玛纳斯碧玉矿床位于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中,是中国最主要的产出碧玉的矿床之一,在清代曾有过被开采和利用的记录。矿区地处天山北坡雪线一带,地势极为复杂,气候恶劣,研究程度低。本研究以黄台子、吉朗德、清涝坝矿点碧玉及其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以及锆石年代学研究,探讨其矿床成因。该区碧玉矿体常出现在超基性岩体与基性捕虏体、悬垂体的接触带中的楔状部位,呈脉状、楔状、透镜体状。接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砂岩是白云深水区主力产层,砂岩物性好,分布稳定,构造高部位普遍含气,早先针对含气砂岩的强振幅“亮点”型地震响应特征进行钻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随着勘探的深入,主要构造圈闭和强振幅“亮点”型气藏大多已钻探完毕,白云凹陷的勘探转向寻找岩性油气藏,发现了振幅较弱的非“亮点”型含气砂岩。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多变,为寻找岩性油气藏造成了困难。本文研究认为,珠江组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
哥伦比亚V油田已开采60余年,普遍采用多层合采和高强度开采的工艺措施,层间矛盾严重。本论文在油藏构造研究、小层精细划分、储层物性研究及储量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描述了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区,并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实现剩余油精细高效挖潜,改善后期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为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建立了地层划分及小层细分方案;完成了 296
水土流动系统广泛存在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水利工程之中,例如,坝基-水工结构物系统、水土流失过程、油井产砂过程以及基坑突涌问题等,其基本原理涉及颗粒尺度的颗粒运动和颗粒-颗粒相互作用以及微观尺度或介观尺度的流体流动和流体-颗粒耦合作用。现阶段采用物理试验和基于欧拉-欧拉(E-E)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均难以深入理解上述系统的细观机理。离散元法(DEM)使用颗粒单元对固相进行建模,通过接触模型反映真实的
由于香港东平洲地域的局限性,前人在该地区的研究程度相对较弱,对平洲组地层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因此,详细开展东平洲平洲组沉积特征及沉积背景等综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为此,本文以香港东平洲平洲组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开展野外工作和区域地质背景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学科和方法,系统地对平洲组的岩石组合、沉积特征、沉积背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东平洲西南部代表性剖面进
本文立足于蒙古国乌里格凹陷勘探实践,应用沉积盆地分析的思想,从盆地形成演化的原动力出发,对研究区构造特征、沉积充填进行分析,进而推演凹陷的应力机制,恢复沉积环境,动态分析各成藏地质要素的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区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搜索其油气富集区。通过对乌里格凹陷所处大地构造背景的研究,发现以中蒙古深大断裂、贺根山深大断裂为界,将兴蒙褶皱带分为北、中、南3个带,其中谷湖盆地、内尔金盆地、乔巴山盆地属于北带
位于霸县凹陷东部的文安斜坡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沙二段获得突破,展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是下一步寻找规模储量的有利层系。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砂体单层厚度小、储层横向变化快、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效果。本论文研究围绕沙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沉积相精细研究、储层分布预测三方面展开研究。运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综合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针对主要目的层沙二段
中东Y油田复合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几何形状、连通性和油藏性质复杂,本论文充分挖掘现有的探井资料,开展了储层表征技术研究。以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作指导,以区域标志层为控制,对五口井早中白垩统主要目的层进行小层划分和对比。Sarvak组划分出7个向上变粗的反旋回四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16个小层;Fahliyan组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9个小层。在此基础上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编制了构造图,构造特征为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