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非等间距上游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WIOD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nlong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出现了一系列的深刻改变,由产品间逐渐延伸至产品内的生产环节分工。在这种产品内分工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不同的分工位置通常代表了不同的收益分配、发展前景和未来竞争力,价值链分工的优势环节一直是国际竞争的核心。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国都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制造业。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几十年快速发展所积累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更多体现在转型,我们应找准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最佳突破口,以精准有效的方式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研究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位置问题是找准问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情况,发现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行业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中等技术制造业虽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根基不稳,面临发达国家的压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赶超。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尤其是医药制造业,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接下来文章阐述了等间距和非等间距上游度的理论基础,并独立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从等间距上游度来看,大部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都得到了提升,但与美日等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相对不太稳定,容易受外界经济波动干扰。非等间距上游度体现的是价值连续创造的过程,其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行业的非等间距上游度都下降了,体现中国制造业在增值能力上的劣势。
  本文的实证部分选取了2000—2014年40个国家18个行业的非等间距上游度数据,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行业规模、劳动效率、要素投入结构、资本效率和行业竞争力对制造业上游度的影响。在全行业样本下,制造业非等间距上游度与行业规模和人均资本存量呈现反向相关关系,与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和行业竞争力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在分行业样本下,发现要素投入结构对高技术制造业影响不再显著,资本效率对中等技术制造业不再显著。各影响因素的系数方面,劳动生产率对中等技术制造业的影响系数更大,说明使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对中等技术制造业影响更大。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对非等间距上游度的影响更为有效。
其他文献
探讨霍布斯与心理利己主义的关系问题对研究霍布斯的道德心理学以及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对霍布斯的道德心理学尤其是霍布斯与利己主义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不多,有待对其进一步探讨。本文将逐一研究霍布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以及中外学者对这些概念的不同解释,并结合霍布斯的著作对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说清霍布斯与心理利己主义的关系以及证明霍布斯持有的是同义反复利己主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
学位
本论文是对明代哲学家陈献章(活动期间:1428~1500)哲学思想的研究。在考察陈献章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陈献章“以道为本”和“道通于物”的本体论主张,同时又分析了他“心具万理”、“学贵自得”、“学宗自然”的心学理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和研究方法,并简述陈献章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及版本。  第二章,陈献章的哲学思想。本章从四个方面对于陈献章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在第一
学位
1923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出版无意间开创了马克思哲学解释学的新的对话方式,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该书中,卢卡奇将物化问题置于讨论的中心,用“物化”概念批判资本主义现实和康德以来的整个资产阶级哲学,使马克思思想中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异化问题凸现出来,成为争论的焦点。  这本被称为卢卡奇“马克思主义学徒时期”的著作存在着一些缺陷,然而先入为主的立场性设定以及卢卡奇多次自我批判所带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飞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雾霾锁城、生态退化、污染严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数量和速度,会给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无法实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数量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
学位
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虽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上,但这一经济理论的形成基础与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是密不可分的。列宁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事实,而不是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是基于中国过去几十年中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归纳与理解,是
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各国贸易、投资往来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对外经济处于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以及东道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投资合作逐渐加深。目前,我国正在探索与国外市场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随着一系列专项建设和领域合作的扩大开展,不仅释放出了中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形成的优势,也为国内电子信
随着国际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进行转变,全球价值链逐步扩展到区域以及国家层面,形成了典型的“微笑曲线”。各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和实际贸易利得的情况无法继续运用传统的总额核算体系来衡量。传统的贸易核算方法依据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测算,容易对于进口原材料及中间品等产生多次计算,扭曲了国际贸易发展的真实情况。因此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增加值核算体系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出口国
官方发展援助之于亟需融资经济的重要性可追溯至几十年前,大量外部资本注入发展中国家被视为解决经济腾飞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路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倘若该前提无误,为何这些发展中国家在60年的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上述问题?  多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得到官方发展援助,尽管其中一些国家脱颖而出,但大多数国家仍然属于国际舞台中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西非经济货币联盟(简称西非经货联盟)成员国即存在此类情形。这
学位
土库曼斯坦有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中国来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有效的拉近了两个国家的距离。一方面,中国可以从土库曼斯坦间建立起天然气管道,将土方的天然气源源不断的送往中国;另一方面,土方可以通过向中国出售天然气而获得丰富的外汇储备。因此,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两国间通过开展能源贸易对于两国都有着很好的
学位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决定了贸易两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对竞争力状况。所以汇率对每个开放国家的贸易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中,汇率的变动在每个国家表现各不相同,这与汇率制度相关。对于经济背景各异的新兴市场体而言,有些经济体采取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主要根据市场变动;而有些经济体则选取固定汇率制度,旨在稳定经济波动,也有通过汇率稳定来促进贸易的因素。对于中亚五国而言,近年来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并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