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玉燕堂四种曲》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燕堂四种曲》是清代戏曲家张坚的传奇集,包括《梦中缘》、《梅花簪》、《怀沙记》和《玉狮坠》。张坚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少有才名却仕途蹇滞,沉沦幕僚而无所大遇。他亲历了昆曲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在“雅奏不见赏”之时,仍然执着于昆曲剧本创作。他的《玉燕堂四种曲》颇具特色,在案头和场上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在昆曲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张坚没有专门的戏曲理论著作,他的戏曲观念较为零散地体现在四部传奇及其序跋中,这些戏曲观念对《玉燕堂四种曲》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张坚以戏曲为小技,拒斥地方戏曲,专力创作昆曲剧本。这种对地方戏曲极端排斥的做法,与昆曲自身兼容并包的特点是背道而驰的,是一种保守落后的曲体观。张坚对戏曲本体特征的认识,体现出明显的“剧本位”意识。《玉燕堂四种曲》以舞台表演为范式的艺术特点即受到这种认知的影响。在文化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张坚形成“情理合一”的思想,在创作中对封建伦理道德有着主动自觉的遵循和坚持,故而《玉燕堂四种曲》带有名教风流的特点。《玉燕堂四种曲》创作于康熙中期至乾隆初年,随着张坚游历四方而广泛传播,在康乾曲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玉燕堂四种曲》不仅受到文人名士的喜爱,以案头形式广为流传,而且凭借较为出色的舞台艺术获得梨园青睐,在场上不断搬演。《梦中缘》、《梅花簪》曾作为宫廷承应戏搬演,民国年间《梅花簪》折子戏尚在演出。《玉燕堂四种曲》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其他剧种吸收改编,现今可见的改编本主要有十字调梆子剧《弥勒笑》、京剧《双鸳梦》、京剧《梅花簪》、《改正梅花簪》和昆弋合唱本《玉狮坠》。在花雅相争的胶着时期,《玉燕堂四种曲》的广泛传播为昆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乾隆以后的曲坛产生了一定影响。《玉燕堂四种曲》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方面都颇具特色。由于张坚将浓郁的身世之感融进戏曲创作中,所以《玉燕堂四种曲》实为其自鸣之作。也恰因为这样,《玉燕堂四种曲》主题思想较为单一狭隘,集中在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政治理想的寄托上,缺乏对社会历史的关注,思想深度和广度不够。宗教书写是《玉燕堂四种曲》艺术特色之一。宗教人物形象、度脱文学因素以及因果报应思想是其宗教书写的重要体现。这些宗教书写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与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现实的精神以及伦理价值观念一脉相通。另外,宗教书写在剧本叙事和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情节发展、增加奇幻色彩的重要手段。《玉燕堂四种曲》以舞台表演为范式的艺术创作是其另一个重要特色。张坚对文人传奇的舞台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体来看,《玉燕堂四种曲》结构完整紧凑,情节曲折新奇,排场生动变幻,科白详备到位,舞台效果突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连续性替代疗法对脓血症患儿的治疗作用,同时分析该方法对细胞因子、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儿16例作为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许多行业的发展方向,助力传统行业创新发展。在“互联网+”视域下,电视播出技术通过网络化技术和数学化技术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给用
论文从诗学观念、主题、艺术性以及与中西诗歌的关系四方面综合研究了朱英诞新诗,旨在描述朱英诞新诗的创作情况,阐释其基本特征,评价其性质和地位。绪论介绍了朱英诞生平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我是欧美同学会的一名医生,曾留学海外,用当下的时髦话讲叫作“海归”。我1990年出国,2007年归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幸做了志愿者。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
报纸
目的:了解深圳市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分析NAFLD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为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健康
陆澹盦,原名陆衍文,字剑寒,号澹盦,别号琼华馆主。1894年(清光绪20年)出生在上海大东门外咸瓜街大王庙衖甘氏木作内廿四间寓所,1980年3月27日在沪离世。陆澹盦在新闻媒介、小
“海疆文学书写”,是本文首先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概念。本文以金门奇人林树梅的“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林树梅流传下来的“图像”很少,本文主要的依据还是林树
报告1例黑热病并发走马疳、脾肿大患者的护理。该患者因无诱因发热、B超示脾肿大伴乏力不适2年余加重15d入院,经骨髓液涂片检查报告骨髓见利什曼原虫、利什曼抗体阳性确诊黑
本文以社会性别视角,结合现代认同问题,研究20世纪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小说叙事中的性别意蕴。论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社会性别及现代认同、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