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长尾鸡抗寒候选基因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比较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耐寒力差异显著品种线粒体基因、UCP3基因在品种间的变异,克隆并分析EHHADH基因cDNA序列,试图发现坝上长尾鸡抗寒性能的潜在机理。结果显示,坝上长尾鸡存在9个特有的错义突变,全部为NADH脱氧酶复合体的亚单位,其中,ND2-T5718C、ND3-T11077C、ND4L-T11371G、ND4L-G11406A、ND5-T13219C、ND5-G13887A、ND5-C14493T对蛋白一级、二级结构均有影响。发现在长尾鸡和海兰褐存在4个频率差异较大的错义突变位点,包括3个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分别为COⅠ-T8070C、COⅡ-T8464C和COⅢ-A10072G,另一个为ATPase6-G9797A基因。COⅠ-T8070C、COⅡ-T8464C、ATPase6-G9797A对蛋白一级、二级结构均有影响。EHHADH基因的CDS编码区序列共1824bp,编码607个氨基酸。359-383位氨基酸有3-羟酰辅酶A脱氢酶(3HCDH)标记。因此推测,坝上长尾鸡的抗寒适应能力,可能与NADH脱氧酶复合体的亚单位、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ATPase6基因和EHHADH基因的功能有关。基于坝上长尾鸡MtDNA D-loop序列8种单倍型,采用邻接法,构建了坝上长尾鸡和红色原鸡5个亚种的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提示,坝上长尾鸡起源不同红色原鸡亚种,并有多个母系起源。基于线粒体基因全序列,采用NJ法构建了坝上长尾鸡与其他鸟类的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坝上长尾鸡与原鸡滇南亚种先聚为一类,原鸡滇南亚种对坝上长尾鸡的形成过程做出的贡献最大。
其他文献
以吉林白鹅绒用品系鹅为试验材料,研究鹅的胚胎期和生后期皮肤及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旨在为动物毛囊发育生物学及深入研究其发育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1.胚胎期1
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MPD)是仅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种酶,是嘌呤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它的作用是催化AMP(一磷酸腺苷)脱氨生成IMP(肌苷酸)。AMPD基因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家族成员
<正>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
本研究以犊牛为研究对象,研究刺五加对其机体健康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为刺五加在畜牧生产中应用提供相关依据。试验方法:本研究分为试验一、试验二和试验三。试验选用7日龄中国
本研究采用五种添加剂,玉米粉、纤维素酶、乳酸菌、糖蜜、蔗糖,设置8个处理,即对照、玉米粉(5%)、玉米粉(5%)+纤维素酶(0.125g/t)处理、玉米粉(5%)+纤维素酶(0.125g/t)+乳酸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