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作为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运用,我国的政治动员也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的出现不仅为政治动员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渠道,也赋予了政治动员新的内涵。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为此,本文从网络空间和政治动员相结合的角度界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涵义,分析了网络政治动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认为网络发展改变了政治动员的基本模式,为政治动员开创了新的空间,同时扩大了政治动员的影响,也加大了政府控制政治动员难度。 自“黄丝带运动”揭开了以网络动员全球华人的序幕以来,网络政治动员便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我国政府作为网络政治动员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积极作为:建立主流媒体网站、占领网上宣传阵地;严密监控网络信息,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积极利用网络政治动员,整合社会力量等。但是由于受政府观念陈旧、政府官员网络管理能力较低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在网络政治动员中常常处于被动,调控网络政治动员的方法失当,错失掌控网络政治动员的有利时机。为此,政府应遵循适度管理、疏堵结合、积极主动和利益兼顾等原则,治理网络空间,优化网络动员环境;加强领导,掌握网络政治动员的主动权;更新观念,提高政府官员的网络管理能力。
其他文献
一、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体系中民间资本的比重越来越大,表现在国有银行中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银行的深入发展,民间贷款公司试点的启动,以及
本文研究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对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及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它也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其自身能源短缺.能源安全是
领导人制定决策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掌握一定的科学信息。信息是做出决策的前提,信息的不同往往会促使领导人做出不同的决策,它是人们用于区分不同事物性质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由于排版印刷技术的出现与繁荣,要求享有著作权的呼声也随之高涨,著作权也因此顺势而生。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著作权功能利弊的褒贬,几百年来,从其出现伊始,就争议不断。随着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