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镇痛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和环氧合酶抑制剂。但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有很多副作用,例如吗啡具有成瘾性、易耐受以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而环氧合酶抑制剂对于炎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但并不能覆盖所有的疼痛。因此,寻找新的镇痛药物靶点以及相应的镇痛药物,减少这些副作用对于镇痛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有多种新的潜在的镇痛靶点被发现,其中研究的比较多的有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和谷氨酸转运蛋白(GluT)。TRPV1是一种存在于脊髓背根神经节和脑三叉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蛋白。当受到炎性介质的刺激时,使TRPV1被磷酸化被激活。伴随着离子通道被打开,导致疼痛信号的传输。因此,TRPV1是非常有前途的新型镇痛靶点。GluT是位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入神经元中的高亲和性的钠依赖性谷氨酸转运蛋白。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GluT被激活导致谷氨酸释放到外周和脊髓灰质后角中以及中枢的敏化。因此,GluT也是非常有前途的镇痛靶点。 在当今的研究中,许多有效的新型镇痛化合物被设计并合成。本研究选取TRPV1作为镇痛活性的生物靶标,利用SYBYL软件的分子对接与虚拟筛选的方法进行药物设计。首先选取一系列的已知TRPV1抑制剂与TRPV1蛋白进行分子对接以建立TRPV1蛋白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预先设计好的虚拟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选取打分较高的化合物系列。结果我们选出了4种母核的3,5二取代的吡唑类衍生物。随后,我们合成了以4个母核为基础20个化合物,并对其中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小鼠扭体实验和小鼠热板实验,以验证他们的镇痛活性。 合成的化合物经过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经过文献查新确认所有20个化合物均是新化合物。小鼠药效学模型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都有一定的镇痛活性,其中ADK-001和ADK-004具有与吗啡相似的镇痛的活性,且未发现有成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