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是推动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破解“垃圾围城”的有效措施和出路。上海是中国内地较早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的城市,也是第一个以地方立法强制执行垃圾分类的城市。本文以浦东新区Y街道为研究个案,以协同治理理论和公民参与理论为分析框架,剖析《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社区层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与成效,分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进而提出完善上海市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Y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和成效进行了分析,通过在社区层面建立政府自身协同、街道上下协同、多元主体协同的协同治理机制,畅通公民民主协商、志愿服务的公民参与机制,Y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在短期内实现全覆盖,总体成效好于预期。但伴随政策持续推进,不少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推进力度大,而基础配套保障不足;媒体宣传声势大,而分类实效还不够高;垃圾收运不及时,分类收处能力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方协同效果不佳;行政力量主导推进,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其中,前端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位了,但中后端垃圾分类运输、中转、处置能力跟不上,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通过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主体和目标群体开展实地调查,可以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下协同机制不够健全;中后端处理设施落地难;宏观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管理责任人动力不足;公民参与意识不强;行为习惯难以迅速改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环节、多向度的复杂议题,需要从以下各方面持续用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垃圾分类治理合力;二是加快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提升中后端分类处理能力;三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垃圾分类政策支持体系;四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全链条协同监管;五是持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公民知晓率参与度。
其他文献
地热能并不是一种新能源,早在1904年意大利拉特莱罗地区就已经利用地热蒸汽发电。但是,当时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因此在以后的50年中几乎没有被人们重视。1955年新西兰原计划
<正>银莲花属(Anemone L.)是毛莨科(Ranunculaceae)中一个较大的属,全世界约有150余种,主产于北温带,我国约有50余种,除广东、海南岛外,大陆和台湾均有分布,多数分布于西南部
会议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关键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党建思想,为新时代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西柏坡
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倡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水平,以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加强落实的教学途径.要想提升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煤炭开采规模的扩大,但在煤炭开采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由于综采工作面常常经受多重压力的叠加,因此为了保障工作人员
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背景的逐渐到来,微课这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受到很多教育者的关注。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内容广泛且复杂的
科学与宗教间关系的重要性为学者所重视,但对其复杂性的认识不够,本文通过对伽利略被审这一事件的历史细节的挖掘,力图揭示出这种复杂性,并以此对目前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种主
纤维泡沫混凝土不仅继承了传统泡沫混凝土轻质、保温、隔热、减震等优点,更在强度、韧性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泡沫混凝土。纤维泡沫混凝土的制备,不仅要求在普通泡沫混凝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