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改革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挑战与问题。人口众多,资源匮乏,成了限制发展的因素。回想建国至今,吃饱穿暖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后,进而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企业的道德水准不高,行业缺乏监管,产品标准不明确所造成的产品不合格现象,这一现象在各行各业以不同形式出现。自古民以食为天,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老百姓的菜篮子问题显著。食品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依法治国水平的表象,更是关系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事。“苏丹红事件”,“三聚氰氨事件”等质量事件,绝不仅给是某些企业的信誉危机,它所带来的除了国民对国产产品的不信任,更在国际上对“中国制造”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纵观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曾出不穷,即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法制相对健全的欧洲,近几年也发生了疯牛病、宜家的假牛肉事件。食品质量监管,使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管体制、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也是全球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问题值得深思,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管理体制是我们应深入探讨的长期性问题。本文聚焦近几年来,突出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北京为载体,就地方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管问题进行剖析、论述。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涉及的方面主要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研究思路与手段、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背景和意义等;第二部分是北京市政府产品质量监管的现状分析,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对当地政府产品质量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北京市政府面临的难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现状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从中找出根源所在;第四部分: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健全北京市政府相关政策,以前文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地方政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