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组织变革及其对职业经理人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的分析视角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变革是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组织能否有效地整合内部的管理资源,特别是整合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然而,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在推进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不仅未能有效激发经理人的管理效能,反而导致了优秀经理人的大量离职。那么,民营企业组织变革的内涵是什么?民营企业组织变革为什么会引致经理人离职,该过程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尽管员工主动离职决策的展开模型最具解释力,但是该模型的决策依据对员工离职的心理动因的阐释也略显片面。展开模型以自我映像相容性和收益最大化作为是否离职的决策标准,前者只考虑到个体维持自我一致性的内在需求,忽略了个体满足自我提升、控制和效能的内在需求;后者则只考虑了员工离职的物质收益,忽视了个体心理上的满足带来的主观效用。因此,本研究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考察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内涵及其对职业经理人离职倾向的作用机理。   通过对203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组织变革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它包括战略变革、结构变革、权力分配变革、控制体系变革和文化变革五个维度。(2)心理所有权在组织变革与离职倾向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组织变革通过心理所有权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对经理人的离职倾向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组织变革也会对离职倾向直接起作用。(3)控制感对组织变革与经理人的工作满意之间的关系、组织变革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经理人的控制感上升,组织变革对工作满意的正向影响越来越弱,对离职倾向的负向影响则越来越强。(4)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关系、和直接上级的关系对其心理所有权水平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离职倾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经理人是否持股也与心理所有权正相关。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了研究进展:(1)基于本土民营企业的样本,构建了组织变革的测量量表,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容和结构。(2)从心理所有权的理论视角,修正了员工主动离职决策的展开模型,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组织变革对经理人离职倾向的作用机理。(3)从压力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组织变革对经理人的工作满意、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解释范围和理论边界,推进了对心理所有权激励过程的理解。(4)构建了组织变革对经理人离职倾向研究的整合框架,揭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变革对经理人的离职倾向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也为民营企业如何实施合适的组织变革行为,并较好地管理优秀职业经理人离职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与落实,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出现了巨大转变.学前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体制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所涉及的内容较
油田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是油田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确保项目投资收益的有利保障。因此,油田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事关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是教育资源,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它作为幼儿园物质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同样具有关键的核心的作用.基于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幼儿园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活动也应以游戏活动为主,游戏材料作为游戏的物质基础,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旧物品作为独特的一种游戏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与其他游戏材料
[摘 要] 培养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先进者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渗透到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变化,改变了大学生的观念。为了在大学生教育实践和日常管理中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应用理论的权威性和实践继承性。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人才;实践性  [中图分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的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当前各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因此,提出“课程思政”的观点,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一切育人工作相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主要从“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云南省昭通市和迪庆州农村贫困地区村居与家户的配套数据,运用两层次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评估金融资源可得性对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结果 发现,正规金融资源可得性的提高,
[摘 要] 在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展现自己职业操守的重要体现,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让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给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高职学校应该在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工作中展现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学生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