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增龄性变化及其相关miRNA差异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CBCT分析颌骨的增龄性改变,并初步探索老年颌骨的miRNA差异表达谱,为临床老年患者牙槽骨保存和口腔修复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和建议。方法和材料:1.收集80例(年轻18-30岁、老年≥60岁,各40例)CBCT资料,使用iDixel软件对上下颌骨不同区域颊、腭(舌)侧皮质骨厚度、牙槽骨松质骨宽度、密度以及上颌骨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比较分析。2.收集12例(年轻、老年各6例)健康牙槽骨,通过测序筛选出老化牙槽骨差异表达的miRNA,利用生信技术分析、预测其靶基因,并初步构建可能涉及的调控网络。结果:1.与年轻组相比,老年组腭、舌侧皮质骨厚度降低,但在前牙唇侧增加,在女性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舌侧皮质骨的吸收更加显著;老年牙槽骨松质骨宽度上颌后牙和下颌前牙区域显著降低,其中老年男性的上颌松质骨宽度吸收更加明显;老年上颌牙槽骨高度从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增加,但是上下颌牙槽骨密度显著降低。2.高通量测序检测到老年牙槽骨差异表达328个miRNA,210个miRNA表达上调,其中mi R-34家族、mi R-199a、mi R-200家族、mi R-10a等表达显著升高,其对应的靶基因主要参与了代谢调节、细胞间通讯等生物学过程。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颌骨腭(舌)侧皮质骨厚度降低,尤其在老年女性舌侧变化显著;老年男性上颌牙槽骨松质骨宽度显著降低;上颌牙槽骨高度增加,但是颌骨密度明显降低。老化牙槽骨差异表达部分miRNA,其中上调miRNA的靶基因可能涉及颌骨老化的调节。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牙周病与男性精液参数异常的相关性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比较男性精液参数异常组和正常组的龈沟液、精液环境中重要炎性因子的差异,为探索牙周炎通过龈沟液微环境影响男性精子质量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依据。研究方法:募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就诊于第九人民医院的21至48岁男性共74位,将研究对象根据精液检查结果分为精液参数异常组与精液参数正常组,每组各37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
研究目的:比较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龋病和牙周炎患病率的差异;其次,比较两组之间龈沟液和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了解这些炎性因子在龈沟液和血清中的相关性,以及与牙周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患者作为血透组,同时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DMFT指数来评估龋齿状况,采用可视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石指数、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在C/C表面制备了Si C/Al2O3内层和Zr B2/Si C/Ta2O5外层的双层涂层,通过XRD,SEM和EDS分析了涂层烧蚀前后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成分分布。烧蚀前涂层表面没有裂纹并且内层与基体、内层与外层之间结合良好。元素Zr、Si、Ta在涂层表面的分布相近,涂层表面成分分布均匀性良好。通过氧乙炔火焰在1800℃下对涂层的抗烧蚀性能进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源性抗菌肽LL-37对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s)的增殖,迁移和成牙本质/成骨向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健康的第三磨牙或因正畸拔除的年轻恒牙,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APs,并用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和多向诱导分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体外培养的SCAPs经LL-37诱导后,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
目的:分析腭部腺样囊性癌(ACC)的特征性CT表现,并将CT显示邻近神经孔道侵犯特征与患者预后行相关性分析,探讨CT在腭部ACC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初诊并经外科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腭部ACC患者9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面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CT形态学表现、平扫及增强CT值、和临近解剖孔道侵犯情况。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定期
目的:基于CBCT数据,我们应用Materialise-Mimics Research software21.0软件来测量分析特定牙齿的牙髓组织/牙体组织体积比(pulp/tooth volume ratio,PTR),从而寻找内在规律,推断中国上海汉族青少年人群的牙龄。方法:本研究共搜集272位患者的CBCT样本,其中包含139位男性及133位女性,最小年龄为8.08岁,最大年龄为19.92岁。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约有10%-15%的病例虽经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迁延不愈进而发展成为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手术是解决上述临床棘手问题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研究上颌中切牙根尖切除手术及后续冠修复在不同咬合状态下对牙体及牙周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根尖切除长度和冠修复方案的指导。基于离体牙Micro-CT扫描图像数据及解剖,通过逆向建模得到正常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
目的:miR-519d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iR-519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作用以及潜在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miR-519d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调控机制,为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519d在口腔鳞癌样本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探究DNA甲基化对口腔鳞癌中miR
目的:1)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为金标准,探究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重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om dynamic 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CTACT-MPI)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2)探讨血管周围脂肪密度指数(Fat ad
研究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颌骨良恶性肿瘤的评价和鉴别诊断价值,及其对原发颌骨骨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人群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术前CT检查、且经病理学证实的颌骨肿瘤患者共245例,其中男性146例、女性99例。良性肿瘤组101例、恶性肿瘤组204例,其中恶性组中又包括颌骨原发性骨肉瘤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患者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