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调查所从2006年12月份开始到2007年两会开幕前,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十六个大城市的二千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2007年百姓关心的话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排第四位。可见医疗问题的严重性。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对医药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频频涉及。造成我国药价虚高不下的原因有多种,而药品流通环节产生的问题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本文主要从药品流通方面,来分析造成药价虚高的成因。近年来,政府为解决药品流通中价格虚高问题,采取了降低药品价格、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注册管理体制进行GMP、GSP认证等措施。但是由于对药品流通的特殊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得药价虚高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本文力图从药品流通的特殊性入手,系统分析药品审批、监管及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缺陷,找出导致药价虚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治理药价虚高问题进行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对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发达国家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的特点、我国药品的监管体制、医疗体制、药品生产及流通体制、药品流通领域存在问题引发的后果等作了评述,并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药品流通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论文主要运用了SCP理论、博弈论和规制经济理论等,揭示了药品流通市场中因药品流通过程中存在制度缺陷、政府规制失效而使得整个市场结构中市场集中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导致了流通市场的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最终使得整个产业流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理论来分析药品流通过程中,由于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医院处于寡头垄断地位,而患者出于完全的被动地位,加上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患者权益进行保护,导致患者的福利损失。并且运用博弈论来着重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及所产生的行为影响等。正是由于药品流通过程中很多环节,如药品审批、政府管制、生产和流通等环节存在着制度缺陷,导致药品流通恶性竞争造成的,必须针对这些体制问题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