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使用中错失焦虑心理研究——以重庆10所高校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wy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媒体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背景下,社交媒体不仅延伸了人们感知和行为的边界,也为用户信息交流和日常社交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场所。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呈现出了碎片化、去中心化、场景化的特点。信息爆炸和冗余的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用户在长期使用社交媒体之后,会产生沉迷上瘾和退出倦怠等消极的使用行为。其背后隐藏着用户认知、心理和行为的多重层面的转变。其中,用户害怕错过他人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新的信息而产生的错失焦虑心理影响尤为显著。在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总数中占比21%。属于数量最多的群体。因此,过度和消极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行为引起了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测量和及时发现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的错失焦虑程度,做好预防和干涉,促进其健康的社交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在梳理国内外对错失焦虑的研究中发现,错失焦虑在对于社交媒体的消极使用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因此,本文在学者之前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深度访谈的方式,探讨错失焦虑与消极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以重庆10所高校的2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编制成熟的错失焦虑测量量表的基础上,编撰9个访谈问题,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行为进行研究。利用SSO(压力源stress,压力strain,结果outcome)理论,从导致错失焦虑产生的原因。即压力源影响。从个人心理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根据访谈文本,抽象出印象管理、社交货币、信息爆炸、孤独感与窥探欲等14个类属。其次是种错失焦虑压力下大学生对于微信朋友圈使用中认知和情绪的变化。以及最终作用在其社交媒体使用的沉迷上瘾和社交倦怠两种消极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根据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的方式,从中抽象出核心类属。以此来研究错失焦虑和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压力源的影响下会产生错失焦虑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对于社交上瘾和倦怠起到了明显的增强作用,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和显示意义。最终通过此研究,一方面完善了错失焦虑的在新的环境以及新的社交媒体背景下的研究,丰富了相关的理论。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提高警惕错失焦虑的意识以及如何及时地发现并干预错失焦虑提供警醒。为微信平台提供了优化服务,增强用户体验感的借鉴。也为学校预防大学生错失焦虑的产生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提供了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其他文献
整本书阅读作为近年来语文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乏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学习任务群之一。可见,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是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与基础阶段语文教育的现实需要。本文对银川市某小学阅读“整本书”的方式与习惯展开调查研究,选取小学中段、高段为具体研究学段,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宏观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课程
学位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来注重诗教传统。在我国语文教材中,新诗一直占据一定的地位。其语言精巧、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且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创造思维的丰富以及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为一版具有格局高度、时代特征、实用价值的新教材,将逐步取代其他版本,成为我国语文教学的主流教材。这版教材在新诗选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但在目前初中语文
学位
为了加快新疆人才培养的步伐,进一步做好新疆稳定工作,尽快缩小边远贫困地区与先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让广大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2004年起在新疆经济和教育水平较高城市开办了新疆“区内初中班”。新疆“区内初中班”开办以来,为“内地新疆高中班”输送了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为新疆的发展培养了众多各民族人才。新疆“区内初中班”学生来自新疆各地区的各个民族,学习成绩
学位
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近年来,阅读素养的培养受到普遍关注,一些国际测试项目把学生的阅读素养作为测评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国内随着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阅读素养成为了教育界乃至社会的热门话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也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2021年,“双减”政策的推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用于何处?北京、上海等地的2021年
学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汇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列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各项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群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立德树人的教育里,革命文化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板块。革命文化教育反映在语文教育中则是语文课程里的革命文学。在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学方面的内容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德与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通过接受这些革命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在坚持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坚守传统文化
学位
<正>互动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设计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得以有效调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及交流能力得以发展。互动教学与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同,其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也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发挥,而教师在互动教学课堂上则是动态知识的有效传递者、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互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
期刊
古诗文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史融合的视角下,去进一步创新古诗文阅读教学,符合课程改革需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以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福星学校部分初中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文史融合视角下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本文正文部分主要有四个章节:第1章,按照历史人物、历史背景
学位
随着2017年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名著导读”成为了初中语文教材中专门的一个板块,同时也成为了一线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方面学生“读”的兴趣与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的“导”仍处于缺失或低效的状态。更重要的是,目前针对名著导读激趣课的研究少之又少,一线语文教师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激趣课课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借鉴前人的一些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对统编本初
学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从单篇阅读走向多文本阅读,从单项突破走向整合式学习。但目前关于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更多从孩子的认知特点与培养目标出发,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手段,来提升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认为,此类多文本阅读教学,在操作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疏于研究人的精神的发展规律,过于追求培养目标的教育现象。为此,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阅读教学建立在人的哲学基础上,建立在孩子的精神
学位
《上海画报》是近代上海报刊中发行时间长、发行量大的一份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日刊。画报以丰富的女性图像直观地呈现了民国时期女性审美观的变化。本文选取了《上海画报》中735幅女性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对画报中的女性审美形象和审美实践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画报图像对民国女性审美观念呈现和提升。具体研究思路如下:第一章结合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从城市经济的发展、“海派文化”的形成、报刊业的繁荣三个方面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