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国际交流更加频繁,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与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均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不够、技术不精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农林院校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改革创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国内大多农林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僵化保守、千篇一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从事农林事业的热情与实力,也难以在农林科技的发展中有所创新。本文试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观。以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通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精深的专业素养、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建通识基础、大类学科、专业方向三大课程平台,设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课程模块,形成“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打通专业壁垒,调整专业内涵,注重创新训练与教学实践环节。试通过教学管理、创新保障、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保障农林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运行:通过学分制、三学期制、弹性学制等灵活多元的教学制度,完善学生自主选课机制,充分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自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政策,大力保障教师教改项目和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从学生学业考试、能力考查、创新成绩等方面重构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核机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教学、教改、科研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其他文献
开展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契合性研究,优化高校科技资源有效配置,一直比较受关注。一方面,高校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础,是科技成果的重要生成源头;另一方面,高校科技资源是高等教育
人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理性养成以及道德人格塑造是一个古老常新的课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却依然暴露着诸多社会问题,如功利主义盛行,拜金主义严重,社会
法国导演让-达尼埃尔·波莱在法国南部小城卡得耐接受了法国两位学者的访谈,他回忆了自己在非洲和希腊旅行经历和见闻,阐述了他在创作《地中海》《奥尔拉》《希腊三日》等作
关于北京临时参议院参议员的人数及变动情况一直没有定论。本文依据参议院当时记录活动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了考证,就北京临时参议院参议员的省份、人数、姓名、席次、产生性
让-达尼埃尔·波莱是处于新浪潮边缘的电影导演,他同时也受到新小说的影响。在新浪潮自传型作者电影之外,他的最高成就是散文诗电影,代表作为《地中海》。《地中海》被看做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
诚信不仅被中华民族,而且被其他许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视为传统美德。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立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和课程学分制改革的新形势,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表现和原因的调查分析,探讨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指
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通常以效用尺度为其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追求有效性,是人类实践活动得以不断推进的驱动力。所以,在效用尺度的支配下,人类实践活动对人类需要的满足,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