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具潜力及挑战的课题之一。三维人脸识别主要根据人脸的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进行识别,且三维信息不易受姿势和光照的影响,所以三维人脸识别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本文总结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并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局部的角度出发进行三维人脸识别的研究。针对三维人脸识别易受表情、遮挡、数据丢失等干扰的问题,本文给出了有效的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识别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主要工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描述符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原始人脸进行预处理,包括提取出感兴趣的人脸区域、平滑去噪、人脸姿势归一化和点云稀释。随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描述符进行三维人脸识别。每个采样点的局部特征定义为该点邻域点集向人脸主轴平面投影所得的面积,其中该点的领域点集根据其法向量与3个主轴之间的角度自适应选取获得。提出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将人脸归一化到较统一的姿态,提取与鼻尖等距的轮廓线,并对轮廓线进行重采样以剔除无用点,然后对每个采样点提取局部特征,最后建立人脸之间的点对应关系,将加权融合后的局部特征用于识别。  2.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特征融合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设计了一种结合串联和并联分类的级联分类器,该分类器对每一个选定特征和并联的特征分别设定一个接受阈值和一个拒绝阈值,同时满足两个同类阈值条件的人脸模型被认为做出了正确的接受和拒绝判断,剩下的人脸模型进入下一级比较。提出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对人脸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鼻子区域、上半张人脸区域和整张人脸区域作为串联分类的特征,提取侧面轮廓线作为并联分类的特征,随后通过级联分类器的分类得到最终的认证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依托于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矿的扩建项目,以在建的混合立井副提升系统作为设计对象。论文中主要分析了副提升系统井口和井底的控制电路以及基于PC机的监测系统的
目标函数含有区间不确定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广泛存在,多目标进化优化算法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可行方法。当目标函数较多时,如何有效比较区间目标的优劣,以获得分布性、延展性等
自从网络控制系统(NCS)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NCS已逐渐成为了控制理论中的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由于NCS的广泛应用,随之也带来了不少控制方面的难题与挑战。而目前,有关NCS的研究
水射流切割因其加工能力强、不产生热变形和附加应力变形、应用灵活等特点,有着其他切割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其难克服的切割质量偏差问题,主要有切口粗糙、切口纹理弯曲
具有非入侵、无电离辐射、成像对比度高等优势的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诊断成像技术。动态磁共振成像记录身体某一部位的动态变化过程,比静态磁共振成像对病灶的描
图像的超分辨是指通过某种方法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图像也越来越清晰。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是眼睛完成的,现实在我们眼中虽然不是以像素的形式出现的,但在LED
机器人示教终端作为操作人员和机器人之间的人机交互工具,可以控制机器人完成特定的运动,同时具有一定的监控操作功能,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面
变压器吸湿器是用于变压器油保护的重要组件之一,是制造干燥空气的专用装置,其作用是保证储油柜内的空气干燥,进而可靠地保证变压器绝缘,提高变压器的运行质量。  论文首先对课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单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进行复杂计算的需求。于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提出将多台单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计算能力更加强大的集群,这就是分布
现代纺织品市场对纱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这对企业纺纱工艺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纺织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革新传统的工艺设计模式。本文从纺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