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党的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念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对于政党而言,开展纪念活动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包含了特定的政治意义。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日起,党始终坚持将开展纪念活动作为党发展进步的助力,将举办纪念活动摆在党内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发挥纪念活动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及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抗战时期,党围绕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国际共运主要节日等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纪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此阐述党的政治主张,对大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掀起了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带动了更多人自觉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凝聚了党心民力,共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当前,研究抗战时期党的纪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对于党借助开展纪念活动凝聚共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抗战时期党的报刊资料为立足点,以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党的领导人关于纪念活动的论述为参考,将抗战时期党开展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进而展开系统研究,讨论纪念活动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以及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启示,阐释其当代价值,为党当前利用纪念活动凝聚共识,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作参考。本文具体共分为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前言简要概述了本文选题缘由、学界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等与本文相关的主要内容。正文从抗战时期党开展纪念活动的原因入手,共由四章组成,如下:  第一章,抗战时期党开展纪念活动的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纪念活动的概念及抗战时期党开展纪念活动的缘由,即抗战时期党开展纪念活动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代需要。本部分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第二章,抗战时期党的纪念活动概述。对抗战时期党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的纪念活动进行梳理和分类,试图论述围绕不同主题而开展的纪念活动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所起到的不同历史作用。即从围绕重大历史事件而开展的纪念活动、围绕重要历史人物而开展的纪念活动、围绕国际共运重要节日而开展的纪念活动这三大主题出发,试图找到抗战时期它们各自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影响力量。  第三章,抗战时期党的纪念活动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主要从纪念活动本身出发,重点阐释纪念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行为和优势政治资源,在抗战时期以各种方式开展,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引导更多的人自觉接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增强了人民大众的国家意识,提升了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结了历史经验和启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本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章,抗战时期党的纪念活动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启示。本部分主要说明抗战时期党开展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方式、方法等对于当前党借助开展纪念活动凝聚共识,持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现实意义。  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思想作了总结,并对当前党开展纪念活动的方式方法作了一定的展望。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相对于农村来说,由于城市本身的特点和影响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等因素,城市的稳定与发展显得日益突出。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取得重大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城市积累的矛盾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的是直接灌输的方式,这样能够扩大受众面,并且能够较快的给予效果反馈。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外来思想纷至沓来,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接触到一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