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况周颐是清末民初活跃在词坛的重要作家之一,其词作是况周颐在特定历史时期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是传统词学发展中光辉的一章,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从况周颐的词作出发,研究况周颐的生平及著述、词论,及当时的文化处境和遗民心态等。第一章对况周颐的生平及著述两个方面作了介绍,并对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的生年及况周颐之父均作考证。第二章主要是探讨况周颐词作中所体现的词学理念及其词学理论在词作中的具体运用。况周颐词作中体现的词学观主要体现在词之尊体和词之声律两方面。况周颐将词学理论实践于词学创作中,在词作、词序、词集序跋中表明自己对词学的看法。况周颐词学理论与词作二者之间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相矛盾的地方。从整体来看,况氏的词学理论是在词作实践中日渐完善的。第三章论述了况周颐的词作。况周颐词作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感士不遇、愁怨之情和思乡主题等。况周颐前后词风的转变很大,总的说来,前期词风婉约,后期词风沉郁凄苍,好铺叙、章法绵密。词之体格凡三变,其中受端木埰、王鹏运及朱祖谋的影响较大。第四章讨论清亡后况周颐的文化选择。同以往易代之际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况周颐对清末民初社会政治变化显得极其不适应,政治大转型的煎熬给他带来的是不安与焦虑。此外,空前的文化震荡、文化转型给他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更是无法摆脱。因此,况周颐在词作中时常表现出一种对满清王朝的依恋。在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况周颐的词作不仅有着浓浓的政治意味,还浸透着一种文化情感的积蓄,带着深深的文化遗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