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晶体材料机械刻划加工表面创成机理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加工技术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纳米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采用非传统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将加工尺寸和精度向极限逼近,达到纳米加工的水平。为此,在纳观尺度上研究纳米刻划加工的材料去除和表面创成机理,将为纳米刻划加工技术的工艺优化和加工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对两种半导体晶体材料(单晶硅、单晶锗)的纳米机械刻划加工表面创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痕/刻划中两种半导体晶体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从原子重排、重构的角度,以晶体结构、位错理论作为基础,研究半导体晶体材料的黏着、形变等力学行为。通过分子动力学仿真计算,对纳米刻划加工中,刻划区域的晶格变形、位错等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纳米刻划加工表面创成的动态过程与规律。基于上述机械刻划机理研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刻划加工系统,研究纳米结构阵列的刻划工艺策略及方法。  通过纳米压痕/刻划仪研究半导体晶体材料在压痕/刻划中的力学响应,发现在压痕阶段,半导体晶体材料塑性压深与最大压深的比值基本是保持不变的。在刻划阶段,为了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应控制刻划载荷在40mN以下,刻划速度为4μm/s左右。  通过Zhang的“pop-out”现象分析发现半导体晶体材料在刻划过程中有相变产生,以及对Zhang的单晶硅位错理论模型的建立及推广,得到了半导体晶体材料的临界载荷值,即单晶硅Pc=2.24mN,单晶锗Pc=2.26mN。  通过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发现,在探针压痕过程中,探针开始接触和卸载脱离材料表面时会出现黏着现象;探针压入过程引起材料原子晶格畸变和晶格转变或非晶化;最大压深10(A)时材料开始出现少量的六边形金刚石晶格结构转变和位错现象,内部原子结构之中会形成残余应力。在探针刻划过程中,探针前端的部分材料原子向探针的前上方剪切滑移,产生剪切流动,最终形成探针前端的材料堆积或刻划切屑。同时部分亚表层的材料原子向探针下方剪切滑移,这部分材料原子将形成材料的已刻划表面(刻划沟槽表面)。刻划表面产生永久变形,形成刻划沟槽,亚表层原子中出现残余弹性形变和残余应力。  通过AFM加工系统研究发现:单晶硅材料水平平行直槽阵列和竖直平行直槽阵列沟槽的实际深度分别是理论深度的40%左右和20%左右,单晶锗材料水平平行直槽阵列和竖直平行直槽阵列沟槽的实际深度分别是理论深度的50%左右和30%左右。单晶硅材料上和单晶锗材料上刻划形成的正交直槽方形阵列,其宽度分别在30nm-250nm范围内,波动值约为5%-20%和50nm-300nm范围内,波动值约为5%-15%。在相同的理论刻划深度条件下,单晶锗的刻划结构表面质量比单晶硅的刻划表面质量要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现如今,人们可以选择足不出户在线上进行物品的购买,物流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
我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年约为10万人,占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70-80%,如此高的比例可为触目惊心!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对道路的使用功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使路面既有足够的耐久性(避免水损害和早期损害)又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防滑、防水漂、抑制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重症监护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
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企业日常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以及行业特点等科学地进行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以供大家交流探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现代物流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上各类企业竞争的白热化,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尤其是加强大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各
作为国家战略层次的材料,钨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先进工业领域,但钨材料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能稳定,大大增加了其加工难度,尤其是微细结构的加工。在氙灯中为有效增加钨阳极表面散热面积,从而显著优化氙灯散热性能、减小氙灯尺寸、提高使用寿命与光源品质,需要在钨阳极表面加工密集环形微沟槽。本课题针对氙灯钨阳极表面微结构加工难题,提出一种基于RC电源的高效率、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电解放电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