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及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以每年4%的增幅上升,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是女性中第5大最常见的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组织类型,因其有乳头的组织学结构而得名,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是相对惰性并且是高度可治愈的,其5年生存率为95%左右。然而,有相当比例的病人肿瘤侵袭性较强,即使经过手术治疗和I131 治疗,还是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基因改变事件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甲状腺癌分子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具有高侵袭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必要提高术前评估水平进而决定手术方式。  方法:  研究共入组69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并且在术前已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收集其临床信息,并通过qRT-PCR检测MUC1的表达水平,根据MUC1的表达水平将入组病人分为低表达和高表达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再通过TCGA 数据库,收集 486 例完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数据信息,应用相同的方法分析数据。  结果:  1.MUC1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  在TCGA数据库486病例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表达MUC1与BRAF突变(P<0.001),腺外侵犯(P< 0.001),单灶(P= 0.013),更高的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表达MUC1和BRAF突变(OR = 9.837, 95%CI 6.065–15.955,P<0.001),淋巴结转移(OR = 1.836, 95% CI 1.147–2.939,P= 0.01),和单病灶(OR=0.457,95% CI 0.288–0.726, P< 0.001)独立相关。在69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单因素结果分析提示MUC1高表达和淋巴结转移(P=0.002)和腺外侵犯(P= 0.029)相关,多因素提示MUC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OR=3.596,95%CI 1.029–12.564,P= 0.045)和腺外侵犯(OR = 3.528, 95% CI 1.044-11.921,P= 0.042)独立相关。  2.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UC1和BRAF突变的关系  对于TCGA数据库486病例中的临床数据分析,发现BRAF突变是MUC1的独立影响因素。对BRAF突变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RAF突变与MUC1表达(OR =8.129, 95% CI 4.979–13.271,P< 0.001),腺外侵犯(OR = 2.396, 95% CI 1.063–5.399,P= 0.035)和淋巴结转移(OR = 1.705, 95% CI 1.046–2.778,P= 0.032)独立相关。对于淋巴结转移做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BRAF突变(OR= 2.552, 95% CI1.696–3.839,P< 0.001)和MUC1高表达(OR =2.486, 95%CI1.672–3.698,P< 0.001)作用近似相同。对于腺外侵犯做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MUC1高表达(OR =3.140, 95% CI2.030–4.856,P< 0.001)相比BRAF突变(OR =2.547, 95% CI1.623–3.998,P< 0.001)的作用更大。  3.不同状态的MUC1表达和BRAF状态的影响  MUC1低表达的亚组中,BRAF突变的病人腺外侵犯(27.6% vs14.7%,P= 0.021)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4.9% vs 27.6%,P< 0.001)更高。在BRAF突变的亚组中, MUC1高表达的病人中,腺外侵犯发生率(44.9% vs 27.6%,P= 0.009)更高,并且比MUC1低表达的病人年龄更大(49 ± 16 vs 45 ± 13 岁, P= 0.046)。在BRAF未突变亚组中,高表达的MUC1有更高的腺外侵犯(36.8% vs 14.7%,P=0.002)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1.5% vs 27.6%,P< 0.001)。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两组不同来源的数据验证 MUC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及与BRAF V600E突变之间的关系。我们证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UC1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生物学意义,与BRAF V600E突变之间存在关联,并且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预后指标及在肿瘤疫苗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 E-GFP-h TSHR289诱导小鼠GD模型,并初步探讨mi R-346对GD小鼠Tfh细胞的影响。方法:(1)利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腺病毒骨架质粒转化至E.coli BJ5183中,
视神经疾病等神经性慢性致盲性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仍是这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眼科届研究的重
STEM课程是实现STEM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链接学科知识,巧用工程实践、创新探究实验,挖掘教材内容、开发STEM项目等方式
围绕“自制酸碱指示剂”项目式学习,可清晰呈现基于STEM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分析例证可知,基于STEM理念的项目式学习旨在以项目的驱动性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
指向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解决的活动设计与课堂教学,其效果可以从5个方面观察评价,即:问题的提出或导入源于生活实际,情境的创设应是生活现实的再现,探究材料的选择尽可能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