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描写、解释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把……给VP”句式的产生、发展和使用情况,讨论了该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尝试着对这种句式的成因做出了解释。 本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句式的“历时发展与语言分布”。这一部分对清代至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把……给VP”句式的出现做了统计,由此确定了该句式产生的时间大致是在清代中后期,同时结合各作品中该句式的使用情况,认为该句式主要出现在北方话的口语中,而且不属于常用句式。第二部分为“句法语义特征分析”。这一部分结合已有的研究,分别对VP的结构类型,把字宾语的有定无定以及句式的基本语义和附加语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自《儿女英雄传》至今,该句式在句法语义上变化不大;其谓语动词有简单化的倾向;把字宾语可以是无定的。句式的基本语义是表达某一行为动作结果的实现,尤其是使把字宾语受损的结果的实现,而附加语义则是表示VP的实现出乎意料之外。第三部分是“句式成因分析”。这一部分首先简要评论了两种成因假设,然后结合“给”后宾语从有到无,从实到虚的演变过程,提出假设认为该句式的产生源自“给”的语法化,认为这一句式产生的基本动因在于语用因素。第四部分讨论了两个与该句式相关的问题。一是与本文讨论的句式具有相似功能的“把……来VP”,一是表示处置义的“给”。本文认为对“把……来VP”句式的粗略考察虽不能证明两种句式具有亲缘关系,但两种句式出现时期的前后承接至少说明语言表达上一直都有相应的需要,而这正是“把……给VP”句式得以产生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引用研究者对表处置义的“给”,的产生来源的推断,则是希望引起研究者对句式成因和语法化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