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随着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外语电影,特别是英美电影也已经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影视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除了配音外,现在更为常见的影视翻译方式是字幕翻译,因为其不但省时省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学习外语的需要,给人们带来了美的原声听觉享受。电影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的新的分支。中外学者的致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文学翻译相比,电影字幕翻译的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和完善,翻译作品的质量有待于改进与提高。翻译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任何翻译活动都会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综合作用。其中,权力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勒费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权力和意识形态对电影字幕英译汉的操控,以及操控带来的字幕翻译中的改写。文章指出,权力和意识形态由三个途径实现对字幕翻译的操控:即,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角色、电影审查制度和大众意识形态。所有的操控经由译者的翻译表现为对原电影字幕文本的改写,即再创作。在研究与分析大量电影字幕英译汉实例的基础上,作者得出如下结论:(1)与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产生的技术性改写不同,权力和意识形态操控下的改写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译者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优化原作和个性化翻译。电影审查制度的主要表现是电影字幕的纯洁化。大众意识形态带来归化与解释性翻译。(2)权力和意识形态操控下的改写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胡译、乱译。改写要以原电影字幕文本作为参照。电影字幕的再创造要注意避免错译、过度归化和过度解释性替代。有时候,考虑到表达作用,粗俗语要直译,不能改写。(3)好的电影字幕翻译应该既传达出电影中的文化信息,又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最重要的是为电影带来好的票房收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电影字幕翻译要以观众为中心,体现人物情感,口语化并且易懂。在字幕翻译研究的领域,大多数中国学者关注字幕翻译策略与技巧的研究,而鲜有人重视影响字幕翻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宏观的因素。本文作者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本外因素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并通过更深更广的研究建立完善的电影字幕翻译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