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 40次 | 上传用户: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地裂缝自1959年首次发现以来,已对西安市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对在建和拟建的多条地铁线路构成了威胁。在目前已经探明的十四条地裂缝中,有多条与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1号、2号线相交。西安地裂缝在未来地铁建设及运营期间的活动无疑会影响到西安地铁的安全性。由于西安市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已有的震害研究表明,地铁结构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给地震应急以及震后修复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保证西安地铁在强震作用下的安全,同样也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西安市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环境下建造地铁是一个全新的重大工程难题,学术界和工程界均对此高度关注。本文以西安市重大工程—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活动带的防灾措施为工程研究背景和依托,以地铁沿线地裂缝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活动特征及西安地铁隧道在这一特殊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动力反应特征及土与地下铁道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动力荷载作用下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地铁隧道在动力荷载作用及地裂缝活动状态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对地裂缝运动及其对地下结构破坏规律的认识,建立了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地裂缝场地动力试验模型。试验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隐伏地裂缝的上覆土层会产生开裂,出露地表且裂缝宽度增加,并在原有地裂缝附近引起与之相交的次生裂缝,地震荷载作用引起的地裂缝开合,使其成为深部土体向上运动的通道。论文首次进行了地裂缝环境下地铁隧道地震动力振动台模型试验,以相似原理为依据,建立了基于重力失真模型的黄土自由场地环境下盾构隧道及马蹄形隧道地震动力作用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试验证明地铁隧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运动加速度比其周围土体的动力加速度大;地铁隧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土压力相比于振动前后土压力要增加许多,所以在地铁结构设计中对于动土压力及侧向土压力应引起重视;动力荷载作用下盾构地铁隧道底部的正应力较大。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由于地裂缝南北两盘的不均匀沉降,地裂缝邻近部位的地铁隧道应力出现增大现象。当地裂缝场地中采用柔性分段式地铁隧道穿越时,其地铁隧道各段的动力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且在地裂缝区域没有出现应力剧增的现象,据此在工程中建议采用柔性分段接头穿越地裂缝区域。论文还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以Marc为分析平台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对西安地铁中采用的典型隧道形式进行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征分析及与地裂缝运动耦合时的地铁隧道动力分析;研究认为: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结构所受的剪应力较大,工程中应该进行相应的考虑;动加速度和主应力的最大值产生于隧道结构的底部,同时在地铁隧道内部各点的累积变形大于隧道外部各点的累积变形;当地裂缝场地南盘相对于北盘下沉时,将在分段马蹄形隧道各分段处产生摩擦作用且在各连接部位产生压应力,同时在隧道的两侧壁和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剪应力。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类新兴的材料,一般是由无机金属结构单元和有机结构单元相互交替连接而构筑的。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该类
<正> 霞浦,这个闽东北的小县城,临东海而三面被群山拥抱。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盆景艺术界的大师问津。然而,就是这么个山乡僻壤,却涌现了一批土生土长的盆景艺术高手,制作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虽然于1981年在《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中对行政解释问题进行了界定与规范,但由于该《决议》内容的不完整性与非科学性,致使现实中的行政解释出
目的通过家庭成员的支持,家庭护理的干预,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在广州市增城市新塘医院门诊首诊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共
古城南京,素为六朝胜地,十朝都会。南京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呈现出荟萃南北,辐射东西,具有强烈都市民俗的文化特色。 在“老南京”眼里,娶新娘、嫁女儿是人
当前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人们的生活中布满了互联网信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网络经济发展时代下,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这些信息的
报告了30例乳腺癌根治切除同期背阔肌脂肪瓣乳房再造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重点为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脂肪 颗粒或蛋白凝固块堵塞;注意再造乳房的乳头和乳房皮肤保持一定温度
本文采用羰基价和色泽作为煎炸油安全性的评价指标,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除煎炸时间外其他影响羰基价和色泽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羰基价与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除煎炸时间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非正式组织日益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单一的组织内部的活动,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心理需要,非组织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并对组织活动给予越
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并没有在银行业的纠纷解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商业银行对仲裁的认知方式、优势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知与对仲裁的一般定位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