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内低速层及Moho面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onkym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构造复杂的阿拉善块体、青藏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和扬子块体的交界处,长期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该地区地形变化、地质构造和地下结构都非常复杂,研究本区的地壳结构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本工作主要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做了以下四部分内容:(1)Vp对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的影响分析:从公式推导、不同模型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3方面,系统研究了P波速度Vp对接收函数H(地壳厚度)-k(波速比)叠加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Vp的变化与H正相关,与k负相关;且地壳模型越复杂,Vp的影响越大。特别是当Vp偏离超过5%时,所引起的地壳厚度H的变化会超过5km,k的变化也可能超过0.01,会造成结果的不可靠,甚至错误。(2)壳内H-k叠加方法及应用:根据H-k叠加方法原理,利用不同模型数值试验,研究了H-k叠加方法在壳内速度间断面处的应用。试验表明:壳内间断面处,一次转换波和至少一个多次反射波能清晰识别时,通过调整各震相的权重因子,运用H-k叠加方法,能精确地找到壳内速度间断面。(3)利用距离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最近的固定台站岷县台2008~2009年的远震资料,计算观测接收函数,确定了该地震震源区及邻近区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结果表明:岷县台下方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各方位接收函数差异较大,特别是震源区与临近区域存在明显差别。临近区域的中下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层,而震源区中下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高速区;且震源区地壳平均波速比为1.76,上地壳的波速比仅为1.62。据此推断:震源区是坚硬的上地壳覆盖在较软的中下地壳之上,岷县漳县地震破裂有可能是中下地壳流的活动导致上地壳的破裂。(4)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站2007年至2011年期间的远震资料,计算观测接收函数。将H-k叠加方法应用于地壳内部间断面的探测,确定了研究区地壳分层特征,得到了壳内低速间断面分布的具体深度与分层波速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内Moho面存在约20km的起伏;在深度8-18km处,普遍存在厚薄不一的低速层;研究区部分台站下方存在较明显的低速下地壳,其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变薄,该结果提供了研究区下地壳增厚的直接地震学证据;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在鄂尔多斯块体周围Moho面强度较弱,该现象可能由上地幔热物质上涌的底侵作用引起。
其他文献
扬琴是我国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乐器,它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加上近年来,扬琴的制作和演奏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学习扬琴的热情日益增高,这对促进扬琴教
提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和政治任务。一要学习理论,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
学位
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系统迅猛发展,地铁作为一种城市交通方式,给人们日常工作和活动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城市地铁的扩建,其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并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其产
室内岩(矿)石复电阻率参数实验是复电阻率法勘探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在精确获取岩(矿)石复电阻率参数的方法技术基础上,建立理想的复电阻率模型,分析引起岩(矿)石复电阻率差异
学位
为缩短工程时间,尽快创造效益,某厂高炉扩容大修工程采取高炉在线生产、异地新建和推移原地的策略,并对高炉大修前期在线生产控制系统进行了研发。某厂高炉扩容大修整体工程,
地-井时域激发极化法是井中激发极化方法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工作方式,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进行,地-井激电法的作用会更为显
磁层亚暴电流楔的形成是亚暴膨胀相开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亚暴膨胀相开始时,近磁尾的动力学过程将部分或全部越尾电流分流至电离层,在晨侧产生从磁层下行到电离层的场向电流,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告诉世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人民不好战,但绝不怯战。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播出的系列专题片《伟大的抗美援朝》凝聚了主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