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为了遴选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主招生、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有效监督,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高中毕业生,依据面试或测试结果自主录取的制度。它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缺陷的弥补,能够有效拓宽人才选择范围,为考生在普通高考之外提供一条可选择的新渠道。自2003年起,自主招生给考生提供了入名校的另一条通道,同时也为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与此同时,自主招生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村考生而言,也开始呈现在公众的面前。众所周知,现今的自主招生对于考生的学校、籍贯以及考试内容都有诸多限制,同时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也需要相当大的经费支持,这些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考生都是相当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因此通过对高考自主招生制度公平缺失原因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历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政策历程,研究高校自主招生对农村考生不公平的表现,结合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依次从地区公平、校际公平、考试内容、招生定位以及经济成本等方面对农村考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对自主招生中公平缺失的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针对自主招生政策公平缺失提出了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政策宣传,扩大申请资格;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制定倾斜政策;组成高校联盟,提高招生效率;调整考试内容,改变考试形式;自我约束,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等。希望通过以上对策逐步减少自主招生中的公平缺失现象,切实保障广大农村考生享受自主招生政策带来的平等权益。由于现有文献在自主招生制度给农村考生带来的公平缺失现象方面的研究较少,学者们在分析自主招生制度给农村考生带来的公平缺失时往往单纯的从某一方面研究。在分析原因时往往没有深入分析,一笔带过,点到为止。提出对策时也相对片面,没有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此外,目前仍没有文章对自主招生对农村考生的公平缺失现象做深入系统的阐述,没有研究者单纯的站在农村考生的角度调研分析。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比较系统的综述了现有的相关文献,从自主招生的政策发展历程入手,在把握政策发展的脉络前提下,较深入的分析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对农村考生公平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基于此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