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部农区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一项多民族聚居村落的教育民族志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nanq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之一就是出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织的城乡文化并置。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表述的: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一个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与城市工业部门并存的三元结构时期。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也将遵循这一特点。近年来,随着西北民族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国家发展西北民族地区各项举措的实施,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文化交织并存的现象更加明显。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从内地涌入,使得当地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教育也面临了从不被重视到备受关注,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化教育模式的转变。本研究选取青海东部农区互助县五十镇、红崖子沟乡和松多藏族乡中五个村落及当地的五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深入到田野点与幼儿园和村中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地处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青海东部农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期望可以为社会转型形态下的多民族聚居村落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建议。  通过对几所幼儿园日常生活的近距离观察,笔者发现现代城市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进入到我国多民族共居的村落文化中,两种文化模式的并置与互构带给教师和幼儿新的生活压力,教师为新的办学工具和层级化明显的管理方式呈现出诸多不适应和逃避心理;幼儿对新的上课管理方式和学习内容一开始表示好奇,但是却无法深入到课程学习之中,且学习内容远离幼儿的实际生活,使他们对知识既好奇又陌生;幼儿因为实际地形和生活环境及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失去了接受学前教育或选择幼儿园的权利;学前教育被视为是教师的职责,家长对家庭学前教育缺少科学的认知,甚至推卸了家庭教育所应承担的职责,这在城市文化中被视为是不可理解的现象,在乡村文化中却是异常普遍的。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和分析,笔者认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在两种文化模式互构的局面中出现这些问题是社会发展所必须面临和经历的过程。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依托当地文化背景与特点。滕星教授在总结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是解决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教育问题的新方法,对解决青海东部农区学前教育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打招呼”一词,大家都不陌生。但这个词的含义很丰富,除了见面问个好的本意之外,还有51申的含义。引申义之一,是指对于有些先兆性的问题,预先给予提示、提醒,专指上级对下级
证券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在观念层次上,培育证券核心价值观;在制度和行为层次上,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中国资本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
冷战结束后,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在民族学人类学领域,民族、族群认同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学者长期的研究主题;回族是中国诸多少数民族中人口较
辽源市委组织部结合组织系统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从组织员队伍的本职工作入手,采取“四种形式”提高组织员队伍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服务的能力。集中培训
期刊
书写是带有权力性的。我们所看到的任何文本,都是话语的体现,带有权力色彩。历史书写并不例外。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书写所体现的是文化对于历史的界定。不同文化以同一历史
■最近,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反腐倡廉重在建设,《工作规划》贵在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共同体的一门学科,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创造了千姿百态的特色文化,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社会
湘西各族人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作出来很多民族传统服饰工艺.比如:花带、围兜、织锦、桃花、彩扎、蜡染和刺绣等等,现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但是,随着社会科技
土家族传统知识是土家族人民祖祖辈辈累积下来的民间智慧,对土家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土家族传统知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