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生处于逐渐社会化的阶段,在这阶段心理变化常常是复制矛盾的,正确的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健康的关注及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将影响学业和未来的就业;自我概念是个体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对自我的认知和感受,这些认知和感受是个体内心的知觉与外界的影响所形成的。在过去的几年里,自我概念是一项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研究理论。在校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我概念做出正确的认知和总结,并形成良好的应对方式,这是体现心理健康,表现自我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内对中学生和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对心理健康做了一些相关研究,却没有单独讨论中职生的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对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就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做了研究,对中职生的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中职生自我概念总体情况较为积极乐观,对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检验,具体的结果表现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对中职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中职生学生干部的自我概念水平优于中职生非学生干部;来自父母健全家庭中职生的自我概念水平优于来自单亲家庭。(2)中职生应对方式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下水平,对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检验,具体的结果表现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和家庭结构对中职生的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中职男生比中职女生更易采用忍耐的应对方式;二年级的中职生比一年级更倾向于采用发泄、幻想的消极应对方式;学生干部的中职生比非学生干部的中职生更倾向于采用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和忍耐应对方式。(3)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乐观,对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检验,具体的结果表现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优于二年级中职生;非学生干部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优于学生干部中职生;来自父母健全家庭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优于来自单亲家庭中职生。(4)中职生的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具体表现在积极应对与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强迫因子呈正相关,与学习压力呈负相关。(5)中职生的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分别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