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超高产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aaa6862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定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方式,于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在连续三年小麦公顷产10000kg以上的地块上,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研究了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设置三个处理:每公顷施纯氮210、270和330kg,分别用N210、N270和N330表示;副区为氮肥底追比例,设置三个处理:7:3、5:5和3:7,分别用N1、N2和N3表示。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于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结果如下:1施氮量和底追
其他文献
小麦是全球主要的种植作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粮食种植是小麦。长期以来,广大育种工作者都致力于提高小麦作物的产量、品质及抗性。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采用CMS途径进行强
我们依附的蓝色星球来自哪里,是我们自主创造出来的吗?rn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雨水、阳光、土壤、山川、河流、森林,是我们有史以来的杰作吗?rn是我们成就了天地宇宙的和谐,
我曾经戏言,再过五年,把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个问,都是博士.rn在凯歌高奏文凭大跃进当中,博士队伍迅速扩大,可谓浩浩荡荡,集团成军,产出速度和规模堪比海啸.根据教育部20
会争的人,无意中失去了很多朋友;不争的人,却常获得友谊。交一个好朋友,胜过耕一片好田。  这是我高中时代,与父亲蹲在芦笋园里挖芦笋时,父亲叮咛我的一句话。从此,我就带着这一句话,在我的生活领域中,作為我待人处世的标杆。  与人“争”,常伤和气;与己“争”,可以转化激发潜能的动力,而成为争气的人。父亲所谓不争的人,其“不争”,指的是不与人争的修己功夫。  待我步入社会,我常修养自身,提醒自己待长辈“
人类的知识或许从未有过如此的发达,让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并了解周围的事实.我们能够轻松地接触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物,也能够瞬间与世界互联.基于我们对动物的了解,我们积累
在未来持续发展和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灵敏制造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地位与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阐述了灵敏制造的特征、内涵,并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从技术、组织与人三个方
本试验于2014-201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基于12年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始于2002年),系统测定了2014-2015和2015-2016年度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的各项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秸秆还田(S)和不还田(0)两种方式,副区为传统翻耕(CT)、免耕(NT)和深松(ST)3种耕作方式。通过分析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和夏玉米
紫叶稻因其直观的颜色表型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用途,常用作标记性状,受到遗传研究的关注。本研究利用籼稻紫叶材料PZ10分别与粳稻品种日本晴和Sasanishiki杂交,对紫叶性状进行了紫稻经济农艺性状和光合性状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及遗传分析、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和基因的精细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紫叶稻光合作用指标分析。用Li-6400光合仪对F3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发现,F,紫叶和
对PWM气动位置控制系统在目标值附近的低频振荡现象做了解释,提出了设定位置控制死区,在控制死区内将对气缸活塞位置的控制转为对气缸两腔压差的控制,从而消除了这种现象。实验结果
马铃薯栽培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是阻碍其品种改良至关重要的限制因子,已为各国的育种实践所证实。然而,幸运的是还有丰富的马铃薯近缘栽培种和马铃薯野生种的存在,它们是改良现有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