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开口TiO2纳米管阵列制备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npi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拥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例如光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无毒、优异的光催化以及光电转换性能。一般地,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都是通过阳极氧化Ti片制备得到,所获得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底部是封闭的并与Ti片紧紧相连。在本文中,首先利用阳极氧化法分别制备了普通的一端开口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接着在阳极氧化结束时升高电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两端开口的无衬底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X)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结构、成分以及形貌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由于两端开口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半导体特性及其通孔的独特结构,使得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结构的样品可以吸收更多的量子点并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利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制备CdS量子点敏化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对于一端开口的薄膜,大部分CdS量子点团聚在薄膜的表面并堵住了纳米管的管口。但CdS量子点可以均匀地分布在两端开口的纳米管的内管壁和外管壁,形成了CdS/TiO2/CdS的三明治结构,将这种三明治结构的光阳极组装成太阳能电池,其性能参数如下:短路光电流密度为4.91mA·cm-2,开路光电压为0.62V,填充因子为54.3%。与CdS敏化的一端开口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样品相比,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了3倍多,达到1.64%。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靶材,在聚酰亚胺(PI)和聚丙烯(PP)基底上沉积氟碳膜,对不同工艺条件(放电功率、真空度、处理时间)进行了探讨。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氟碳膜的生长情况和表面形貌,初步探讨了成膜机理以及表面形貌与工艺条件的关系。从SEM的照片上可以看出:随着功率和压力的提高,氟碳膜颗粒更加密集,粒径变小且分布均
ZrO2的增韧效应主要是利用其t-m相变过程中的体积改变,这一变化与ZrO2晶粒的尺寸密切相关。本课题利用纳米级m-ZrO2颗粒对亚微米Al2O3进行增韧,着重研究了增韧效果与ZrO2体积分
采用熔融接枝方法研制了两种增容剂PP-g-MAH和EPDM-g-MAH,通过Molau实验,初步考察了增容剂对PA6/PP共混物的界面相容性.系统研究了增容剂用量、PA6/PP配比、加工方式等对体系
综合考虑了熔池表面的蒸发散热以及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等符合TIG焊接过程的实际情况,根据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和TIG焊接工艺的特点,建立了运动电弧作用下非稳态TIG焊
该文研究了以AM50、AZ91D、ZK40及ZK60为基分别添加纯Nd、SiC晶须、Nd与混合稀土的几种镁合金的高温拉伸力学性能.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不同试验温度及热处理状态下的抗拉
电弧喷涂是热喷涂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而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又是电弧喷涂技术发展的热点.该课题采用超音速活性电弧喷涂(HVAA)系统对高Cr镍基合金(CT45)与NiCrFe-CrC(LX34)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