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制度变迁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制度变迁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由道格拉斯.诺思等人开创,其后又经拉坦、林毅夫等人的发展而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制度的产生、更替和演进的过程。 制度变迁对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制度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内生变量。贸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着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或组织从事贸易活动,最终导致贸易发展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贸易体制是分不开的,但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的是如何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以及如何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制度变迁方面研究落后国家贸易发展的问题,并对中国在今后的贸易发展中如何进行贸易制度方面的创新提出了颇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制度、制度变迁及制度创新的内涵是本文分析的概念基础,制度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内生变量是本文分析的理论依据。纵观世界各国制度变迁的历史,其制度变迁的方式主要是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也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决定了现有的制度会对今后的制度变迁产生一定影响,制度变迁有历史惯性的作用。 拉美国家的制度变革对其贸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90年代的经济繁荣离不开其及时调整的贸易制度。这些国家进行贸易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启示值得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学习和借鉴。 回顾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史,可以了解中国贸易制度变迁的原因和特点,中国贸易制度变迁呈现出强制性、渐进性的特点,并体现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WTO框架下,中国要想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要想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就要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并根据新的形势不断调整贸易制度。 基于制度变迁与贸易发展的研究,问题比较大,理论性比较强,涉及面比较广,文章会有不少缺陷和遗漏,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此寄希望于后续研究对本问题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