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载体菌丝球的形成机制及脱色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oe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防治工程菌的流失,菌丝球作为固定微生物的新型生物质载体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菌丝球是发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微生物颗粒,具有生物活性良好、沉降速度快、易于固液分离等许多优点,将菌丝球作为固定化细菌的生物载体应用于水处理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必将带动生物固定化技术的革新。本文着重研究了菌丝球形成机理及其传代方法,确定了形成菌丝球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进行了优化。同时进行了菌丝球脱色和固定化工程菌的初步研究。通过对菌丝球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确定了菌丝球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Fe2+和Mg2+是其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在孢子年龄26d,接种量104个/L,培养温度37℃,培养基初始pH为5,摇床转数160rpm,CaCl2添加量0.02%,吐温80添加量0.5%的条件下,形成的菌丝球韧性、球径、外观等各方面性能最佳,脱色效果达99.1%。随后进行了菌丝球的形成机制及传代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饱和晶核”概念,并通过“饱和晶核”现象的观测分析,对菌丝球初期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在菌丝球的形成过程中,率先利用石蜡切片对菌丝球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结构和形态变化进行记录,提出将菌丝球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单个孢子或孢子晶核发芽长出菌丝;菌丝延伸生长,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菌丝球;菌丝继续生长,培养条件恶化,菌丝球自溶。同时,对菌丝碎片作为菌丝球传代手段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表明:菌丝片段在1800rpm的粉碎机中粉碎30s,所生成的菌丝片段碎度为传代的最佳碎度。对菌丝球作为水处理生物质载体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五株好氧反硝化菌被分别固定在菌丝球上,均具有净化效能,对硝酸盐的最大去除率达83.04%。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固定化菌在菌丝球上的生长状态良好,达到了固定化的目的,为生物质载体技术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正>1.引言引力方程是经济学在实证研究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功之一。它将双边贸易流量与GDP、距离和其他影响贸易壁垒的因素联系起来。该方程被广泛运用于推断如关税同盟、汇
以往对于《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大多集中在翻译赏析和翻译策略的探讨等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结合相关学者的理论框架,针对当前两个主要英译本中出现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在客户信息中发现积极的客户关系的过程。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 Management,CRM)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
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探寻抚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对策。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出现了许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如经
该文对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力实证研究进行了文献研究。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等方面理清研究现状,指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本领域的后续实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菲律宾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和长期的失业率,劳工输出获取的海外汇款成为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要并且稳定的收入。因此,近些年来出现了大量的菲佣。本文就
中学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备受责难,绝不仅仅是教育自身的问题。它是由诸多因素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促成的一个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在教育领域内长期由量的积累到今日
现代企业管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而出现的。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经营管理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的高管人员手中。从一定程度讲,现代企业的效率源泉之一就是企业的高管
本论文致力于卫星突发信号的解调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信号检测、符号定时估计、载波频偏估计和载波相位估计等。论文工作属承研的总装重点工程项目的一个子课题。 论文首先对
由于管涌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关于管涌渗透变形的机理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管涌产生过程中的渗透水与土体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管涌发展和随时间的变化。这是一个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