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疗效评估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ervegrowthfactor,mNGF)对断指再植神经吻合后感觉恢复的影响,及比较术中一次性神经鞘膜内注射mNGF与术后臀部肌肉注射mNGF两种用药方式对感觉恢复的差异。  方法:将手指离断伤患者中患指完全离断、离断平面在远侧指间关节以近、手术修复两侧指神经、创面一期愈合并得到随访者纳入本研究,共59例66指,男38例,女21例,年龄19-67岁,平均38.5岁,术前平均时长3.5h,切割伤41例,电锯伤18例。术前根据伦理学论证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患者住院病例号随机分为3组。具体分组方法:将患者住院病例号除以3,所得余数为0、1、2,分别对应下述行NGF神经鞘膜内注射组19例22指;肌肉注射组20例22指;对照组20例22指。鞘膜内注射组在10倍显微镜下于神经鞘膜内注射mNGF7.5μg。肌肉注射组术后14天内每日臀部肌肉注射mNGF30μg。对照组未予mNGF治疗。术后分别3个月、6个月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测试患指指端两点分辨觉距离为统计数据。使用满分20分制评定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  结果:术后3个月鞘膜内注射组优于其他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鞘膜内注射组与肌肉注射两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能促进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神经鞘膜内注射NGF方式及肌肉注射NGF在3个月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应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吻合后的功能修复与再生的功能。鞘膜内应用NGF组在术后3月时感觉恢复比较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鞘膜内局部应用NGF方式较通过全身途径肌肉注射的方式更有利于早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修复与再生。术后6个月两组不同途径给药治疗效果一致。鞘膜内注射组虽然作为有创性操作,治疗上风险大于全身给药途径,但本研究断指再植病例均需手术治疗并未增加治疗风险,在其一次性给药减少患者长期肌肉注射局部不良反应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优于肌肉注射组。
其他文献
目前,我省杂交水稻正处于重新起步,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为了发展这个大好形势,就杂交水稻的茬口问题,也想谈谈自已的看法,并与刘佐江同志商榷(刘佐江:《谈谈杂交水稻的茬口
牧草混作不仅能提高产草量,改进饲料品质和加快草地建成,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同时,对于在农区建立短期人工混作草地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混作技
我县棉田多系春播,也有少量麦棉套种,实行麦棉两熟,可以提高复种指数,缓和粮棉争地矛盾,做到粮棉双丰收。我们于1978至1979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棉花夏直播的品种比较试验和栽培
将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与自学习特性有机地应用于模糊控制系统中,用神经元节点及其相应的内部函数代替模糊控制系统的各个模糊子集及其隶属函数,而神经无节点间的连接代表模糊推理
棉花和其他作物一样,具有杂种优势,充分利用这种杂交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影响棉花杂种优势 Cotton, like other crops, has heterosis and taking
近几年来,在伏早期间对棉花“要不要抗旱”以及“早抗与晚抗”、“大抗与小抗”等问题常有争论。有些社队掌握较好,适时抗旱,获得了高产;但也有些社队由于未进行抗旱或抗旱
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和上级有关科技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公社农科站1978年,栽插“南优一号”38.5亩,收干谷47,813斤,平均亩产(市亩)1,241斤,比“矮沱谷”亩产896斤增产43%。在
为探讨玉米散粉结束后去掉雄穗对增产的作用,我们于1979—1980年安排了联合试验,参加的有30个单位,共进行34次试验。结果表明,隔行去雄散粉结束后将余下的雄穗全部剪掉(简称
一、前言为了探索小麦亩产900—1000斤的高产规律和进一步明确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于1976—1980年在偃师县本校农场连续进行了小麦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四
杂交小麦研究(指以提莫菲维胞质雄性不育为基础材料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目前已进入选配强优势组合在生产上试种阶段,国内外不少研究单位都选配了一些杂交组合,经试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