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离子液体和超临界CO2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利用这些绿色溶剂取代有害的有机溶剂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同时,利用它们的特殊性质,可以优化反应体系,提高反应效率,简化分离过程。本论文在此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在离子液体N,N’-丁基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中制备了配体(邻氮二菲)稳定的纳米钯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烯烃及二烯烃的氢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重复利用十次未发现金属钯的聚集和催化活性降低;对于催化二烯烃到烯烃的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配体和离子液体在稳定纳米钯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提出了利用碱性离子液体乳酸四甲基胍[TMGL]制备固载纳米钯催化剂的方法,并制备了以分子筛为载体、用离子液体稳定的金属钯纳米催化剂。在此催化剂中,利用离子液体与分子筛载体存在的酸碱相互作用和离子液体与纳米钯之间存在的络合作用将纳米钯催化剂固定到中孔分子筛上。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烯烃氢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比相应的直接负载的纳米钯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约200倍,充分体现了离子液体、载体和纳米钯粒子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 3.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制备SBA-15分子筛负载纳米钌催化剂的方法。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首先利用离子液体TMGL制备分子筛SBA-15负载纳米钌催化剂,然后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处理,使离子液体的四甲基胍离子与分子筛表面的氢进行了离子交换,并使生成的乳酸挥发或分解。静电作用使四甲基胍离子固定在分子筛表面,同时四甲基胍离子与钌纳米粒子的络合作用使纳米钌固载化。对苯加氢转化为环己烷反应的研究表明,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没有副产物,反应条件温和,分离容易。 4.用SBA-15分子筛作为中孔载体,以(RhCl(TPPTS)3)为催化剂(TPPTS=P(m-C6H4SO3Na)3),实现了典型的均相催化剂的异相化。该负载催化剂用于无溶剂和超临界CO2介质中不同烯烃的氢化反应。结果表明,催化活性高,产物纯净,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多次。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反应速度提高。 5.将催化剂Rh(CH3CO2)2/PPh3、Rh(CH3CO2)2/TPPTS负载到多孔载体上,以超临界CO2为反应介质进行了1-己烯的氢甲酰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负载的催化剂均可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并很好地结合了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的优点,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完成后,反应物和催化剂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原位分离,催化剂可重复利用。
其他文献
卟啉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特殊光电功能的重要材料。因此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工合成特殊结构的卟啉衍生物或其复杂阵列上,人们试图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含有卟啉的光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群众路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群众观点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统一战线理论的一个基石 ,而体现群众观点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思
本论文集中于具有平面手性的双二茂铁双膦和硫膦配体及具有中心手性的二茂铁双膦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它们在不对称催化氢化中的应用。   文献中具有平面手性的许多二茂铁双
学位
许多年来,人们对各种诸如C-H、C-C、C-O和C-N键等化学键生成的均相不对称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合成了各种各样的催化剂。在这些催化剂中,许多是含有手性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学位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的。在创建党的活动中,李达首先着重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传播,以此为先导,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扫清建党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排除右的和“左”的干扰,为中共初创时期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研究了四种血红素蛋白质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3-(甲基丙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NIPA-co-MPTMS))膜电极、细胞色素c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及儿茶酚(胺)
紫精/联吡啶鎓盐衍生物具有大共轭的分子结构、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能、光致变色及导电性,在生物、电化学、光化学及材料化学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这种光电活性的有机分子
一、本文所讨论的中国共产党监督包括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两个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和执政的历程相适应 ,中国共产党监督经历了执政前和执政后
钯催化的反应是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中研究得较早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类反应。通过碳-钯键的形成,转化,淬灭等方式的改变涌现出大量新的合成方法。而有机钯中间体和硼试剂发生的Suzuk
学位
本论文从分子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以Sonogashira偶联反应为主反应,设计合成了几种结构新颖的单分散共轭齐聚物、卟啉共轭聚合物以及功能化的树枝状分子。 本论文以设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