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实践证明,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必要条件。研究农村金融问题可多角度切入。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构建分析框架,以农业信贷的供给和需求为主线,以粮食主产区江苏省为例,应用经济学、金融学相关模型方法,从不同层面测算了农业信贷的供求及其缺口,并对其流向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明晰了当前农业信贷支持的主要量化关系及其走向走势。得出的结论如下:1、农业信贷供求缺口呈扩大态势。1993~2007年间,通过选取FIR、L/GDP和M2/GDP指标,计算其平均值,估算全国农业贷款年需求理论均值为16790.34亿元,平均供求缺口为10471.34亿元,而且总体上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同期比较而言,江苏省农业的L/GDP指标值,从0.1左右升至0.45以上,其农贷缺口绝对量到2007年已达1604.17亿元,同样呈扩大趋势。2、投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处于首要位置。1978~2007年间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分别为64.51%、-2.11%、1.04%和36.56%,说明资本在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最大。据对江苏省农业投资和农村金融结构分析,农业贷款在农业投资中的比例到2007年已升至50%左右,表明农业信贷对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趋势堪忧,民间金融是重要补充。2007年,江苏省粮食生产总费用396.20亿元,其中总成本388.59亿元,成本外支出7.61亿元,而农业贷款、财政支农以及农民自有资金投向粮食生产领域的总量仅为305.98亿元,资金缺口达90.22亿元。这说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其资金缺口只能由民间金融弥补。4、农业信贷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资金外流。依据农业存贷差推算,2007年,江苏省农村资金从农业部门外流到二、三产业达192.9亿元;而同年,以农户存贷差推算,农户资金外流量远超过农业部门的资金外流量,在2000亿元以上。1998~2007年间,江苏省四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差逐年增加,2007年已达到2674.90亿元,每年的存贷比都在2.0以上。由此可见,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的大量外流导致了粮食生产信贷供给不足。5、农业信贷支持服务的重点环节仍在农业生产和服务领域。2007年,江苏省粮食生产、服务和流通环节的费用支出分别为300.49亿元、86.48亿元和1.62亿元,分别占其总成本的77.33%、22.26%和0.42%。表明主产区农业资金需求的重点分别为种粮农户及为粮食生产提供服务的各类专业户和合作社。通过上述理论分析表明,在市场化条件下,即使是像江苏省这样的富裕地区,农村资金也会按照经济规律流向并配置到非农产业中去,农业农村经济的金融需求依然迫切和严峻。因此,建议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粮食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运用激励措施诱导正规金融投资粮食及现代农业产业,扶持、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并运用调控手段控制农村资金过度外流。